热点推荐

查看: 836|回复: 17

散入春风满曼城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7-26 1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曼彻斯特传奇
如果你是一个新潮的乐迷,你可能正在狂热地痴迷Franz Ferdinand、Keane、Libertines或者Ratorlight;如果你是一个怀旧的乐迷,你可能还在不断从BRIT-POP黄金十年中的作品获取感动;如果你是个朋克乐迷,你应该会把Sex Pistols或者Clash当成永远的偶像;如果,没有如果,你肯定熟悉Beatles!英伦,这是一个多么让乐迷热血沸腾的字眼啊!
英伦有个著名的城市叫曼彻斯特,你想起了什么,足球?但资深乐迷更会想起用Madchester之声命名的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音乐风潮,当然,还有作为代表的四支乐队:The Smiths、Happy Mondays、The Stone Roses和James!
再回到BRIT-POP,这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啊?颓废而不绝望,感伤而不煽情,躁动而不狂热,这是一种阳光灿烂的放纵,一场充溢着生命力的哭泣!从音乐根源上说,BRIT-POP直接承继了后朋克的忧郁和新浪潮到新浪漫的华美,很多乐迷更熟悉的也许是其中无与伦比的英式吉他。在后朋克和新浪潮到BRIT-POP之间,承上启下的Madchester之声无疑并不比它们中的任何一者逊色,或者还更伟大。例如The Smiths本身就是一支极具代表性的后朋克和新浪潮乐队,正是他们使英国的后朋克和新浪潮时代真正来到世界面前,并且,真正把英式吉他发扬光大,为BRIT-POP的黄金十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80年代后半期,长发皮衣皮裤的重金属明星只是一种偶像的姿态,而且日趋式微,Michael Jackson只是一种存在着的偶像形象,他们都无法真正为青年文化代言,真正深入人心的代言人是Morrissey和他的The Smiths,还记得他们第一张唱片、隽永的杰作《The Queen Is Dead》(皇后死了)所掀起的风暴吗?至于他们开创的英式吉他曲的基本架构,除去对后世英伦音乐永难磨灭的影响,已经成为了英伦音乐地理的几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去年,Morrissey以一张《You Are The Quarry》(你是源泉)回来了,而且回得那么漂亮!
深刻丰盈英式吉他音乐灵魂的另一支乐队就是妖冶的石玫瑰,正像所有美丽的花儿一样,他们绽放出最靓丽的色彩后就早早凋零了。不要怪他们,他们已经成为了许多长期乐队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传奇。也是在去年,前Stone Roses孤傲的主唱Ian Brown出了一张《Solarized》(过度曝光),前吉他手John Squire也出了张《Marshall’s House》(马歇尔的房子)。这是两张平庸的作品,但你不能说石玫瑰回来并腐朽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重组,Ian Brown“不想损坏原来乐队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多好的Ian Brown!别看他在舞台上总是那么漫不经心。
人们经常把Happy Mondays的Shaun Ryder和Ian Brown相提并论,他们也确实有太多的相同点,也正是Happy Mondays把The Stone Roses已然显山露水的英国独立音乐的跳舞音乐发扬光大。当然,Happy Mondays这群刚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污言秽语、不讲道德、虚无主义和快乐至上的小伙子们的音乐更加多元化。评论者提到,曼城风潮是一种带有舞曲元素的摇滚乐,Happy Mondays则是这种评论的最好例证。
同样经常被作比较的还有James,人们叫早期的James为Post-Smith,虽然乐队开始时远没有The Smiths那么好运。其实James的音乐从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的,电子氛围乐大师Brain Eno更是丰满了音乐的躯体并把他们带进更多人的心。这是一支起伏很大但常青的乐队,在出了几张褒贬不一的作品后,他们在2001年推出了脍炙人口的《Pleased To Meet You》(高兴见到你),听听西方著名的乐评人是什么评价的:“不要说这是James的又一张杰作——这根本就是他们最好的作品!”
今天,英国乐评人造出了一个“BRIT-PACK”词,并和乐迷一起期待“BRIT-PACK”能再写英伦音乐的辉煌,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可能的。尽管在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新的英伦虎将们音乐更加多元:说唱、复古、疯克……反正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只要你静下心来聆听,你还是会听到新英伦乐派身子里流淌的Madchester之声血液的声音,因为是Madchester之声为英伦音乐开了窍,为真正属于英国人自己的音乐定准了音。所以,无论到了“BRIT-什么”时代,我们都会看见The Smiths、Happy Mondays、The Stone Roses、James和他们的Madchester之声的万丈光芒,天才和孕育了天才的土壤永远值得我们驻足,然后回头,在灿烂的光环中流连。

The Smiths篇

整个英国摇滚史上,在几十年的光阴中,涌现出了最早期的Beatles,七十年代的Punk鼻组Sex Pistol,迷幻摇滚大师Pink Floyd,而到了相对平淡的八十年代,则属于The Smiths。这个乐队用独立的吉他之音掀起了英伦音乐的新风潮,他们扫出的纯粹的原汁原味的英伦风情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英式音乐黄金十年的走势。
The Smiths第一次吹响了Manchester的号角,作为其他的几支Manchester乐队的先锋,开创并指引了Manchester Scene的方向。乐队成立于1982年,发起人是出生在Manchester 的Morrissey和Johnny Marr,这两人一个负责歌词创作和演唱,另一个就包办曲创作及器乐演奏,互不干涉的配合竟然炉火纯青。乐队秉承了英国式的低调阴郁的创作氛围,Morrissey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常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去审视世界,选择那些只有在漆黑的凌晨突然醒来所感到的恐惧作为题目——孤独、自杀、无所依傍与性困惑——然后把它们大声地吼出来。Johnny Marr则是吉他之神,他的的演奏与美国传统布鲁斯吉他演奏方式大相径庭,无比的清新和明朗,在简洁和明净中流淌出能让英国人找到认同的真正属于他们的气质。在制作过程加上平稳轻松的鼓点、冷幽默的修饰乐句和上口的主调重复,清新可人的配器,烘托出冷静的情绪和低调的文化气息。

在经过早期几张单曲的波折后,1984年,乐队在制作人Troy Tate的监制下,出版了首张同名专辑《The Smiths》,Morrissey内省的歌词和Marr独特的吉他演奏令人倾倒。接着,乐队发行了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张专辑《Meat Is Murder》(1985)和《The Queen Is Dead》(1986)。前者涉及了大量社会问题的评论,包括校园暴力、猥亵儿童残杀动物等,后者则和Sex Pistols的《God Save The Queen》遥相呼应,用独特的音乐对英国保守党/皇室冷嘲热讽。在很多英国的音乐评论中,这是80年代最好的两张专辑,为英式吉他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范本,不仅是其他几支Manchester乐队的楷模,更是影响到了后期的Oasis、TheLibertines、Radiohead,为以后的英国新音乐发展奠定基础。1987年8月,乐队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作品《Strange way,Here We Come》。这虽是一张优雅的专辑,但正像专辑名称暗示的那样,其音乐风格暗示了乐队成员在后期各自发展的不同方向,迷人但却缺乏整体性。以后,乐队成员分道扬镳,寻求各自的发展,其中以Marr 和Morrissey最为成功。
The Smiths的音乐从来没有咆哮和直白的愤怒,而是像诗人一样用象征或者隐喻华丽地包装,用冰冷的节奏和旋律涂抹灰白的画卷,让人在一种相对和谐的意境中依稀窥视生活的残酷,在人为刻意地营造中体验历史的失落。Morrissey的歌词永远徘徊在心碎与欢乐的刀锋边缘,Johnny Marr则用细心采摘的旋律配合他点亮最阴郁的住所。革新的,清脆响亮的吉他桥段和富有文学气质的,带有自我抨击意识和敌意的智慧的歌词相辅相成。除了他的与众不同的机敏的词作,Morrissey的嗓音也别具一格,在低沉的浅声吟唱和突然的叫喊中辗转反侧,这样的声音显著地出现在乐队早期的专辑中。八十年代后期的辉煌卓越让The Smiths在Manchester甚至是整个英伦赢得了宗教般的崇拜。
他们在简洁中寻找着伟大,把辉煌带出迷雾,他们代表了英国的后朋克和新浪潮时代的颠峰,也开创了整个80年代后的英式吉他曲的基本构架。他们让生长在Manchester的乐队开窍,开始找寻并确立属于自己的声音。他们让这座被称做“英格兰的五脏六腑”的Manchester真正地吐气如兰,并且从此开始统治整个英国乐坛。

Happy Mondays篇

在Manchester ,Happy Mondays和Stone Roses拥有着相当的地位。但这个乐队似乎不属于正统的Manchester Scene,因为他们似乎是与俱乐部、药物和时尚的联系更紧密。他们以另一种的声音出现,用他们的音乐和行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和另类,也让Manchester Scene更显得多元。乐队成立于1985年,以一种新音乐的姿态作为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Manchester俱乐部舞曲摇滚的领袖,他们的音乐精彩份呈却也支离破碎,弥漫着毒品的气息,还同时具备了Soul和Psychedelia的元素,混乱嘈杂又别具一格。是Manchester的空气和土壤孕育了他们,他们也给Manchester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Happy Mondays的成员是出身贫苦的城市低级阶层,有着极强的音乐天赋又离经叛道。Shaun Ryder和Paul Ryder兄弟两个是乐队的灵魂,鼓手Gaz Whelan和键盘手Paul Davis同样有趣。乐队开始靠做黑市生意添加乐器和设备,并在Manchester的平民生活区演出,白手起家的他们沾染了许多无业游民的气息。音乐不可避免地深受当时风行Manchester英雄A CertainRatio乐队和James乐队的影响,显得刺激和喧闹。在创作上更是贯彻了DIY的Funk精神,歌词里混合进了Happy Mondays当时的生活,盗贼的故事和糟糕的旅行经历。
1987年1988年间,评论界开始对这支乐队有了极强的兴趣,被他们耸人听闻的关于抢劫和药物的歌词所吸引。他们的音乐本能地庆祝生命,模糊不清的ACR吉他,带有北方风格浑浊沉重的bass loop和典型acid house风格的鼓击,能带给人们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力。作为Acid House音乐的重要发起者,他们在舞曲音乐和摇滚乐这两个领域内所做有效尝试和沟通融合,使他们跻身于摇滚乐史上重要乐队的行列,成为了摇滚乐史不可删节的一部分。
他们最好的专辑是《Bummed》和《Pills ‘n’ Thrills &Bellyaches》流露出了浓重的舞曲和Hip-Hop文化背景。保留了乐队一贯的引发人癫痫的Funk手法并加入了Mike Pickering的电子手段。一曲《Wrote For Luck》成了未来主义的赞歌。他们的音乐是未来主义的,它打碎了门户芥蒂,使吉他音乐再度Funky起来。他们将多种音乐元素投入熔炉中,静观它会发生什么变故。但不管出来的是什么,他们都会随之起舞。
正当Happy Mondays的事业如日中天,在洛杉矶制作专辑《Yes,Please》时报纸都发现了Shaun的毒瘾以及和乐队成员关系的恶化。 1993年初,Shaun获得了EMI公司价值170万英镑的合约,解散了问题成堆的Happy Mondays。这支天才的乐队似乎就是由药物支撑,是药物凭借了他们的天才发射出了光芒,还是他们的天才要依靠药物来维系?但没有疑问的是,这支乐队是被毒品毁了。乐队绽放的是Manchester的别样鲜花,灿烂却也邪恶。Manchester孕育了另类的Happy Mondays,他们也在精彩纷呈中挥霍了自己的天才。天才似乎总有天才的不幸,但培植了天才的土壤却在天才的短暂辉煌里继续着自己。
是Happy Mondays把party和舞曲作为一种文化内涵融入Manchester这座城市中。他们带来了一次成功同时也使一个时代开始没落。但是这却是不坏的变化,看看以此之后冒出的乐队,他们的开创是革命性的。他们俱乐部跳舞文化带到Manchester,并从Manchester城象病毒一样迅速蔓延,覆盖了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直到今天。
天才总会在一段时期中出现,只要能培育天才的土壤足够肥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The Stone Roses篇

关于这些像孩子用水彩笔画出来般的音乐和唱片封套的故事从哪里开始呢?曼彻斯特城市中央喷泉的正面被涂上了“The Stone Roses”,而作为乐队的“石玫瑰”在1985年发行了最早的两支单曲《So Young》和《Tell Me 》,主唱IanBrown已经开始展现自己不可思议的声音了,温柔地让人心醉。接着,Reni来了,更重要的是,吉他手John Squire加入了The Stone Roses!Ian Brown的声音加上John Squire那超酷的发型,就像他们的歌词加上曲调,The Stone Roses要开始绽放了。
清纯的旋律和跳跃的节奏为1987年的乐坛带来了惊喜——《Sally Cinnamon》来了。如果说这才算严格意义上The Stone Roses的第一步,那这一步走得实在太完美了。然后是《Here It Comes》和《All Across the Sands 》,人们开始预感到某种浪潮的来临。The Stone Roses来到Silvertone唱片公司,发行了《Elephant Stone》,还是那种清新的旋律和可以让人欢快起舞的节奏,但质的飞跃在无声无息中仿佛不可避免般地来了。再接着是《Full Fathom Five》,细心的人听出这是《Elephant Stone》的倒放,喜欢追本溯源的人在若干年后发现里面原来蕴涵着音乐变化的某些征兆。
终于,在也许再过50年也还会被人传唱的的《Made of Stone》被Silvertone唱片公司在1989年4月作为单曲发行后,The Stone Roses的第一张同名专辑唱片《The Stone Roses》横空出世。这张充满傲慢、怜悯和无法言表的高雅形象的唱片绝对地震慑了时代,慢慢变成一代人的精神图腾,不夸张地说,The Stone Roses开始影响世界,尽管这一切可能并不是这群街斗小子可以预料的。在不久前《NME》(新锐音乐快递杂志)的一次评选中,《The Stone Roses》被评为百佳唱片之首。也许你对各种评选已经失去兴趣,但还是请你想像一下权威的《NME》百佳之首的概念:下面压着一堆披头士地下丝绒海滩男孩收音机头什么的!有了这样的一张唱片,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来谈论The Stone Roses的影响了。
许多伟大的主张都是以TheStoneRoses的名义问世的——他们“发明”了Oasis,他们使闪光的裤子看起来是个好点子——但可能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是挽救了英国的摇滚乐。回到1989年,摇滚乐在英国某种程度上成了被耻笑的追求,独立乐队顽固冷峻,主流音乐被极端保守的野心家们所污染。The Stone Roses的处女专辑正是射向野兽心脏的一支飞箭。The Stone Roses鹤立鸡群,他们随着时代变化着,从怀旧的噪音制造者演变成了时代的化身。他们汲取着60年代延伸的旋律——如Jimi Hendrix、The Byrds——他们以Sex Pistols对道德的傲慢攻击着制度,还拥抱着Acid House变化着的可能性。他们是一帮酷小伙儿,创作着倔强并可以随之起舞的优美歌曲,他们拥有自己的(不久成为了每个人的)风格。
The Stone Roses在发行两首单曲后不久就开始打没完没了的官司,关于版权和身份归属什么的,官司终于打完了,The Stone Roses得到了一张赚钱的唱片合同,出了《Sencond Coming》。但是,既然已经从最高处跌下来,那辉煌难再今不如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成功并没有“再次归来”,这张唱片只有The Stone Roses的铁杆们作为自己打开往昔大门的钥匙拿来怀念用。
故事接近了尾声,The Stone Roses漫不经心地解散了,就像他们曾经漫不经心地做任何事。那么美丽的石玫瑰,那么快地凋零了……

James篇

当James这个普通的名字意味着一支乐队时,它的生命是那么长久:1982——2002。James的音乐风格在20年中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回顾他们最出色的几张专辑,我们完全可以总结出他们音乐最大的特色:电子Ambient(氛围)化了的曼城或英式吉他音乐,或者更直接更生动一点,是Brian Eno化了的The Smiths,这至少可以算他们90年代遇见Brian Eno后的音乐标志。当然,各阶段的特点像folk-pop感或者取材于Drum'n'Bass、BritHop、Industrial--Disco等各种风格的折衷主义也很值一提。
1982年的曼彻斯特,吉他手Paul Gilbertson,贝司手JimGlennie和鼓手Gavan Whelan在曼彻斯特大学遇见了Tim Booth,他们邀请他担任乐队的主唱,于是,James开始了长达20年的音乐生涯。他们开始时定期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演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在1983年与Factory公司签约,1985年的夏天,原吉他手Paul Gilbertson被判入狱,位置被Larry Gott顶替后乐队离开Factory与Sire Records唱片公司签约,并且很快发行了首张正式专辑《Stutter》。这张James的处女专辑的孕育期是那么的长,以致到它终于诞生时,得到的是如释重负而不是欣喜的欢呼。它听上去会让一些热爱阳光的乐迷们感到些许沮丧,在那些对生活的颂歌底下,隐藏着乐队一股阴郁的情绪。
摇滚史上著名的曼彻斯特运动热浪当中,他们身先士卒,一下跃到风口浪尖上而成了超级巨星。1990年,《Gold Mother》发行,他们停止了过去乡谣化的摸索路向,带着Stadium Rock的倾向,精心打扮过的Booth焕然一新,像个模特一样地高唱着最具杀伤力的《Sit Down》和《Come Home》。James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已的时代。 然后乐队遇见了电子氛围乐大师Brian Eno,这无疑对乐队的方向和事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Brian Eno成了James以后几乎所有唱片的制作人,他们初次合作的专辑是《Seven》,这张专辑奠定了乐队以后的音乐风格,Brian Eno的独特氛围感开始显现,虽然和英式吉他音乐的融合还不成熟。James终于找对了自己的方向,走上了一条感性而内省的音乐道路。
《Laid》在1993年发行,这是James在美国卖得最好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这张专辑绝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简洁干净的器乐编排构成了音乐的基本建筑骨架,Booth的声音则在其中的空间飘浮穿插。这是Eno和James共同建构的完美之作。 此后,94年充满了电气氛围与即兴演奏混合实验味道的《Wah Wah》、97年传统的James式轻快爽朗曲式和延续了实验精神向摩登跳舞音乐素材的探讨两种互相极端的取向的混合体《Whiplash》也都极具水准。
此后几年里,乐队疏与创作,仅在99年发行了精选集《Millionaires》。时间到了21世纪,正当乐队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时候,2001年的《Pleased to meet you》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所能概括的。前面已经提到过,乐评人说这是James的“best one”,这确实是他们最好的作品,出色到好过他们以前所有作品的精选!在这张专辑里,我们可以听到James对早期乡谣化的回归,难得的是,在这样的回归下,氛围感和英式吉他音乐的融合做到了最佳(制作人当然还是Brian Eno),他们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时代!James用《Pleased to meet you》为自己化上了一个无比完美的句号,乐队在02年终于结束了自己长征般的音乐征程。这一年发行了《Getting Away With It: Live Import》,这个现场唱的大部分是《Pleased to meet you》中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一支乐队,除了永恒的音乐,其它的,他们那首歌名叫什么来着?Give It Aw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7: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嘿嘿,这个这个,已经删掉了
不过是从别的地方转过来的,也算是转贴吧
其实本身也谈不上什么原创,这是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帖子

24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05-7-26 17: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Oh,Manchester,So much to answer f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7-26 2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他的的演奏与美国传统布鲁斯吉他演奏方式大相径庭,无比的清新和明朗,在简洁和明净中流淌出能让英国人找到认同的真正属于他们的气质。

打倒BLUES,黑人音乐,美国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5-7-27 0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
发表于 2005-7-27 1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8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05-7-27 2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james老暂的, 流行的一他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7-27 2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laid laid laid,王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7-28 02: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散入春风满曼城

老美的婚礼上放英式作为跳舞音乐,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