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7-1 05: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电影害死人
南方周末 2005-06-23 15:27:48
恩伯特·巴尚抢救了众多艺术电影,却被一部作品“逼死”了(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李宏宇
2月10日,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式,主席科斯里克在台上通告全场来宾:我们的好朋友、杰出的电影制片人恩伯特·巴尚今天下午去世了。
法国著名艺术电影制片人、欧洲电影学院2004-2005年度主席恩伯特·巴尚(HumbertBalsan)在巴黎他的办公室里自缢。
几个月前,他把个人财产,包括自己的制片公司OGNON拥有的全部影片做了抵押,为他担任法定代表人及制片人的一部电影筹来拍摄资金。50岁的巴尚在欧洲电影界素有“乐于处理棘手项目”之名,这一次,却如此彻底地认输。
这部电影是《伦敦来的人》,预算530万欧元。英国制片人本·吉布森为给这个项目寻找资金已工作了两年。在意大利,现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曾在瑞士一个电影基金工作的马可·穆勒为它搞来了一些种子基金;在法国也另有一位制片人在忙碌。
吉布森接洽了英国电影委员会,无奈被拒。由于贝拉·塔尔也到了伦
敦,吉布森又给新电影基金主席保罗·特里比茨的办公室打电话,得到的回答竟是“连见面的必要都没有”。
何等项目如此可怕?
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在最近英国《卫报》的“世界最重要导演”票选中排第13位。1990至今,他只拍过两部长片:1994年《撒旦的探戈》和2000年《鲸鱼马戏团》,据称是黯淡缓慢催人入睡的———两部影片加起来长近10小时。《鲸鱼马戏团》虽获得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在英国却只收得18500英镑的票房。
在欧洲电影界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这个计划成了匈牙利、法国、德国、英国联合制片。530万欧元的预算里,14%来自英国,德国CMW电影公司出了10%。法国的份额是33%,由巴尚筹集———这些钱主要来自国家公款,包括科西嘉电影委员会的10万欧元,但也有20万是来自法国国有电影实体CNC(国家电影中心)设在OGNON公司的基金账户。剩余的200多万欧元,来自匈牙利,由贝拉·塔尔自己募集的公款。开机之时,有90%左右资金已到位。
听来很复杂也很危险,但以欧洲电影联合制片的标准来看,这并不算过分。他们真是将一己之力做到极限,为这位几乎注定赔钱的导演找钱拍片。
显然,没有人是为了钱干这份工作。“他是个很难卖钱的导演,也是个很难共事的导演。”联合制片人科萨柯夫斯基说。对某些人而言,塔尔的控制欲极强,要他妥协是痴心妄想,有时候连协作都不可能。他明知财力有限,却从不愿讨论控制拍摄规模。当然这在作者导演里,是太常见的事。
电影前期制作阶段,真正的问题总是出在现金流。巴尚乐于处理棘手的电影项目,并非虚名。在很难赢利的艺术电影上花钱,他却异常地大方。
巴尚任联合制片人的巴勒斯坦影片《交叉命运》,因为巴以之间的长年冲突,导演希望在耶路撒冷进行的拍摄无法完成,于是移师欧洲另搭场景。“在欧洲,专家建议我们弄一台真的直升机,所以我打电话给我的制片:‘我需要一台真的直升机在半空中爆炸。’‘好!’他说,‘马上给你弄来。’”导演艾拉·苏列门这样回忆。这部影片获得2002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在美国却只得到39万多美元的票房。
“要说有谁能趟这些个浑水,无疑就是他了。”一位英国影评人这样形容巴尚。为了给塔尔找来现金,他如往常一样,从自己公司别的项目里抠钱,把自己的信用抻到极限。这一次他以个人财产和自己公司的全部影片资产做质押贷了款,OGNON电影公司这次真是如临深渊。
到了2月初,在科西嘉片场的执行制片康斯坦蒂尼每天都会来问巴尚要钱。这位大爷以前是干广告片的,完全不知道在作者导演项目和团队中的行事方式。即便以科西嘉岛的标准,康斯坦蒂尼的态度也显得粗暴唐突。不管这是否直接的原因,面对难以解决的财务问题,抑郁已久的巴尚似乎是受够了……
巴尚之死,多少唤醒了某种东西。包括法国MK2电影公司大老板玛因·卡米茨在内的若干法国制片、发行商接手介入这部影片,OGNON、CNC和ARTE电视台拼命地寻找救命招。影片拍摄于3月7日开始。
《伦敦来的人》的场景是在英吉利海峡的一个港口,讲一个铁路信号员目睹一桩杀人案的故事。贝拉·塔尔选择在法国科西嘉岛拍摄影片,是因为只有这里一处海港旁边的旧码头能找到蒸汽时代渡海港口的感觉。不出所料,在科西嘉的拍摄举步维艰。开拍前,塔尔非要拆掉外景里一座天主教堂外边的脚手架,他为此花掉20万欧元。在旺季将至之时,港口的游船也为拍摄清理一空。
贝拉·塔尔酝酿了10年的影片,在法国科西嘉岛停拍之时,离开机才刚刚几天而已。此时250万欧元已经花掉,只完成了30分钟的影片。贝拉·塔尔坚称到了10月,一切财务问题都解决之后,影片将恢复拍摄。
“我的朋友死了。”塔尔说,“每个人都在谈钱。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是美好的。我非常想拍成这部电影,作为对恩伯特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