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67|回复: 0

杨德昌谈电影、生活、网路、科技与人文想像(转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1-2-23 0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台湾最新一期的<<数位时代>>)

导演创意国度的潇洒游侠

当科技的脚步驰骋了想像空间,人文的余温残留在退潮的沙滩,伴随著多数台湾人电影岁月的杨德昌,交融著科技背景与人文思考,投注的关心远远超过电影或电脑,他直指下世纪将是科技与人文整合的年代,敢於尝试、敢於创新才是他念兹在兹的真情写照……
 
 采访&#8231;撰文=钱钦昭

杨德昌,全世界认知他为本世纪最具原创性的电影大师之一。新作《一一》拿下2000年《坎城影展》最佳导演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票选最佳影片、纽约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更是许多国际影评人心中2000年第一名的电影。《一一》以一个典型台湾中产阶级家庭为故事发展核心,描述人生中不同年岁的各种关键时刻,也对现代都会中科技人提出意味深长反省,触动了全世界观影者心灵。

《一一》尚未在台放映,但多数台湾人经历过杨德昌的电影和他电影中的年代:五○年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七○年代《海滩的一天》、八○年代《青梅竹马》、《恐怖份子》、九○年代《独立时代》……。

不过很少人知道这位电影大师与科技的深厚渊源:他1969年毕业於交大控制工程系,与当代台湾资讯业领导人如施振荣、黄河明等,为前後期校友,後来还受邀担任宏碁电脑多媒体顾问;他在美国当过8年资讯工程师,30年前硕士论文就探讨了「电脑即时线上中文文字应用」,堪称研发中文电脑系统先驱。

交融著科技与人文思考,杨德昌的关心远远超过电影或电脑。他直指下世纪将是科技与人文整合的年代,敢於尝试、敢於创新才是「第二波网路革命」的核心。

「Why are we afraid of the first time?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第一次呢?
Everyday in life is the first time.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第一次。
Every morning is new.每个早晨都是全新的。
We never live the same day twice. We are never afraid of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Why?我们从未活过重覆的一天,但每天早上起床,我们从未害怕过……为什么?」

这是《一一》影片中,一位日本游戏软体设计师大田给予男主角N.J.(吴念真饰)的启示,或许也是杨德昌给新世纪科技人的提醒。

Q:导演怎么看这一波Internet的发展?

A:我认为第一波Internet热潮中,投机成分居多,因为许多人没有认真思考数位科技本质,还是沿用过去的模式看新的事情,以为这就是一个新秩序的开始。美国创投的资金,以前顶多占资本市场10%,但是数位科技时代来临,创投资金竟然超过了50%,这意味著大家都有赌一把的心态。对新科技没有清楚视野的话,大部分事情的方向是有问题的,这个赌注会很危险。

Q:举个例来说?

A:跟创作最明显相关的例子,就是可以让观众任意参与或抽换情节的互动戏剧。8年前,施振荣就跟我说我们来做互动戏剧,但是互动这个想法和戏剧的本质基本上是矛盾的,因为戏剧的结尾不是一个零件,可以说换就换,尤其是有结构、有系统的东西,牵一发动全身,不是换个结尾就能改变什么。戏剧诉求的对象是定义为一个观察者,不需要有这种功能,如果把观察者的角色转变成参与者,那就不是戏剧了。

很多公司花大笔资金投入互动戏剧,但是在1998年初,微软把它的互动戏剧部门结束,花了5亿美元,完全没有结果。这不会有结果的,就像写程式,如果程式写完以後不要这个功能,这个程式就没有意义了。这不是改几个指令就可以改变的。要谈数位科技对戏剧的影响,应该先谈数位科技的本质。

把人文和科技分开来,这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事。当时的科技影响的是很外围的东西,因为食衣住行育乐的演化,产生了市场,产生了人群对这些东西的需求,但是跟现在的科技比起来,当时这些变化过程很慢,也只是很表面的改变,例如蒸汽火车发明後,以前到伦敦要走好几天,现在只要半天,这整个发展过程很长,好几代以後才有一些结果出现。

但是「数位」这个东西很不一样。现在商界或经济界,对数位都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它大部分是影响我们的「内在」,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它有资料库、有记忆体,可以处理记忆庞大的资讯内容,基本上这跟人的功能已经重复;再来它可以计算,用某种方法与逻辑,可以推演背後的行为与答案,这其实也是人的功能。因此,数位科技正在取代人的功能。

个人电脑刚出来的时候,IBM总裁还认为电脑在公司用就好了,家中怎会需要用到个人电脑?因为当时PC功能很小、很有限,第一代苹果电脑刚出来时,我相信史提夫&#8231;贾柏斯(Steve Jobs,苹果电脑创办人)也是为了好玩。迷你电脑刚出来时我也在玩,因为当时在做一些国防上机密的东西,会自己组装、写软体。当时一般人不会使用,因为很麻烦、速度又慢,没想到後来它的功能会以18个月的速度倍速成长,除了Intel,没有公司会设定目标去做更新。PC真正的突破,反而是因为一个记帐的软体(Spread Sheet)出现,才大受市场欢迎,有这个需求之後,再慢慢加入其他功能,Intel也致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於是造就了一个新的秩序。

不过对数位科技的误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