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370|回复: 2

《蓝调百年之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9-28 2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当以《出租车司机》而享有盛名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告诉你“我只有在听到欧萨.特纳催眠般的音乐以后,才知道《纽约黑帮》的开场要怎么拍”,已经意味着这是一本不同于以往的私人化的“另类蓝调乐史”。本书是伴随马丁.斯科塞斯等七大导演拍摄的一系列蓝调记录片而诞生的一本图文书。撰稿人囊括了记者、作家、音乐家、编辑、学者、电影工作者等不同领域的蓝调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他们寻找到一条不同艺术的交汇点,他们寻找到一条不同艺术的交汇点,从而把问题代入一个更深刻的层次,“在摇滚乐和节奏蓝调背后的历史,在我们的音乐背后的音乐。每一条路径都指向同一个源头,这就是蓝调。”


全书包括总纲和总纲之下的七个主题,如同一桌七道菜肴的半美筵席,以不同种类的精致原料细心烹调,为读者提供关于蓝调——人类灵魂之乐的丰富诠释。

目录

前言
书写蓝调:过程
简介
蓝调一世纪
《圣路易斯蓝调》
《我们戴着面具》
《在我路径之处的石头》
《梦中布吉》
《你知道我爱你》
《囚犯谈论蓝调》
……


相关文章:
在蓝调里寻找不死的快乐
来源:南方都市报   
  
  前年九月底至十月初,美国公共电视为了庆祝“蓝调年”,以连续七天,每天将近两小时(含制作说明与相关纪录片)的大手笔,播出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总监制的七部纪录片,统称为《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斯科塞斯自己亲自执导了其中一集,而其他几集的导演则包括维姆文德斯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的重量级导演。
  而这套纪录片还有一个副产品:一本名为《蓝调百年之旅》的书。该书以蓝调的百年发展作为开场白,根据《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铺陈出的故事框架,用多面向的方式来叙述蓝调传奇。除了有每集的导演自述拍摄心路历程外,还有各式各样与“蓝调”主题相关的文章,内容五花八门。
  这套DVD面市大概已经2个月,而《蓝调百年之旅》的简体中文版也在上两周面市了。《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的纪录片搭配《蓝调百年之旅》欣赏,对此类音乐的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入门还是资深,相信都是一次美好的体验。 ——编者
  
  “天空变成灰白,大地也跟着变成了灰白,红色的原野变成淡红色,灰色的原野变成了白色。”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笔下一片苍凉的五月之白,时值美国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他的名著《愤怒的葡萄》堪称直刺资本主义心脏的“白色恐怖”。接着上面那段文字,六月的白又迅速地迎面而来:“空气稀薄,天色更加灰白;大地也一天比一天变得灰白。”幕天席地的凄凉,是活在底层的人的一床薄被。

  然而,除了白还有黑。除了白人还有黑人——他们不仅没有“无粮的土地”,连生命的权利都还在索取,在美丽的南方在饥饿的南方在死亡的南方,日子很轻易地被过成了逃难。只是生命的呼喊没有一味地变成寡妇的抽泣,少女的泪花,孩子的尖叫……还听得见,一把吉他切出的滑音,为那无尽无休的惨白补上鲜亮的红妆;一个人嗓子里串起的音符,为那皮包骨头的肉身支根可以依靠的木棍。
  
  来自苦难的布鲁斯

  在马丁斯科西斯的纪录片《回家的感觉》里,一句著名但尴尬的名言再次脱口而出:“在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也拥有同样巨大的贫穷。”这并非悲天悯人伤春悲秋,这甚至不是真理而是常识,文化与贫穷这对健康父母产下的怪胎,受着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的罪。而诞生于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再也不仅仅是美国的——虽然这种音乐形式因为地表的高山河流而东西有别,但灵魂已经挖通了纵横世界的地道,在黑暗里相会、握手、撞击——取火取暖。而在文德斯的《人之乐魂》里,当布鲁斯之声在外太空独唱时,高傲而倔强的头颅请稍稍仰望一下,这不是神话和科幻,这是时间正在举办的仪式,像撕掉CD唱片外面的那层塑料薄膜一样,时间揭开斯坦贝克之白,换上属于自然的天蓝云白,在惊异于时间是怎么通过色标书找到布鲁斯蓝的时候,在感叹时间是如何尽力驱逐斯坦贝克白的时候,最好的时刻仍莫过于天边传来的质朴歌声,下起洁白的棉花雨。

  而这套《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除了《红色,白色和蓝调》因为讲述布鲁斯音乐在英国的影响,而缺少美国大地的镜头,其他的6部纪录片中,都可以看见被轻盈的棉花压弯了腰的黑人劳工——世界越是轻盈生命越是沉重,他们的生命衰老的速度比地表干裂的速度还要快,因为他们的胃像棉花那样轻,因为他们饿——矛盾让穷人劈着腿走路,忍受着被撕裂的痛楚。
  
  来自欢乐的布鲁斯

  然而,布鲁斯音乐大师桑.豪斯说:“蓝调只有一种,那就是关于恋爱中的男人与女人……”,也不止一个布鲁斯音乐家在这个系列纪录片里说:“我们很多时候歌唱的,都是女孩。”这是布鲁斯音乐最大的秘密和魅力所在,它并不是因为在音乐形式上的那种特有模式——早期的布鲁斯音乐,通常一首歌有12个小节——因为即便是找到了这12个小节,就像有的人虽然知道一年有12月也照样虚度一样,桑.豪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谜底揭开,也因为简单,常常会被忽略,被轻视,被忘记。

  布鲁斯,就是那个在痛苦与绝望里高歌快乐与希望的家伙,就是那个劈着腿被撕裂折磨但依旧晃动的家伙,就是那个被满世界驱逐仍旧一口咬住天际的家伙,就是那个一把搂住月亮胡亲乱吻的家伙,就是这样一些家伙,用吉他、口琴、鼓和贝司呼朋唤友,用脚板、巴掌、胸腔、口气抚摩灵魂还有大地,无一例外,摄影机的镜头都被一张张欢快的笑脸塞满,不断地塞满笑脸——眼泪只会让生命蒙羞,而笑容却让生命永远骄傲。诗人多多写过这样的诗句:“整个英格兰都容不下我的骄傲。”而这些闻布鲁斯而舞的人,也曾活在整个美国都容不下这样骄傲的年代。在《孟菲斯之路》里,不仅仅是黑人音乐家用布鲁斯音乐倔强地把骄傲铺满街道和空气,他们的领袖马.路德.金也在骄傲地向世界拿回本就该属于他们的土地、权利、尊严和香喷喷的早餐。马丁.路德.金骄傲地用最后的血浸透了整个孟菲斯,整个美国,而布鲁斯音乐还在继续地演奏,就像那些在葬礼上奏乐的人,他们纯朴地相信,借着这像蓝天一样的蓝调,可以把死者的灵魂放在上帝的案台上。
  
  来自回忆的布鲁斯

  蓝调大师罗斯科@戈顿在做了20年干洗店伙计以后重回孟菲斯,看着过去那条满是快乐与希冀的布鲁斯大街,已经改头换面成为旅游观光胜地,难免感慨。他不是在怀念贫穷的大街,而是在牵挂快乐的生活今不如昔。罗斯科@戈顿的手并没有因为多年的干洗生涯而把自己的音乐细胞也洗掉,他仅仅只是站在一个看上去很廉价的话筒前,就用歌声将只会蜻蜓点水的游客干洗了一遍。离开孟菲斯不久,罗斯科@戈顿在自己的家中故去。

  生命的死亡无法避免,电影的煽情也在所难免。去年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颁给了扮演雷@查尔斯的演员,电影《雷》也让众人在雷@查尔斯的音乐故事里唏嘘了一把,但《钢琴蓝调》里,雷@查尔斯的真身更加动人,没有了演的成分,把布鲁斯钢琴的历史细说从头,他的故事与奥斯卡无关,而奥斯卡也只需轻轻一挖,就可以把布鲁斯矿里搞到值钱的原油,甚至不用井喷,也明白一锤子买卖下的丰饶。
  
  不仅仅是音乐

  虽然《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有七张光盘之众,但对于百年也只能是沧海一粟,那聚满繁星的星空,常常任由流星划过——就像第一个布鲁斯明星“铅肚皮”,永不能知道他的金曲《晚安阿瑞》在他死后一年成为全美年度金曲——“阿瑞,晚安/晚安,阿瑞/阿瑞放心睡个好觉/我会在梦里得到你/有时我住在乡下/有时候我住在城里/有时候我觉得还不如/跳进河里淹死……”很多年以后,Nirvana 乐队的主唱柯特@科本,他生前的最后一张唱片的最后一首歌,翻唱了“铅肚皮”的不朽金曲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文德斯的《人之乐魂》里,拍摄了许多如今活跃在乐坛的乐手和乐队对蓝调金曲的翻唱画面,那是在遥望的时间里互道珍重——因为他们不死!因为布鲁斯不死!因为音乐不死!因为生活不死!

  至此,这套纪录片记录的不仅是音乐。音乐!那是生活在歌唱——歌唱不死,并掀开棺木,在不死的琴弦或肋骨上,在战栗里,寻找快乐——不死的快乐。

  专题撰文:郭江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10-3 2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蓝调百年之旅》

苦难中见真情
平易的音符孕育出了伟大的音乐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5-10-4 02: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蓝调百年之旅》

已有。不过看起来很费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