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fm974.ent.tom.com/1282/1292/2005926-60368.html
我是古墓派记者,采访的不是老头就是老太太——80岁算正常,少有70岁以下的。按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正是乱世,都听些什么音乐呢?
上海的比较洋派些,什么百乐门、仙乐斯,舞厅里什么都有:震旦大学学生自组的爵士乐队、白光式的风流缠绵、大腿舞赤裸裸的挑逗。我认识的一个老太太今年80岁整,一直坚持用密斯佛陀和CHANNEL NO.5,她说自己养生秘诀就是——“动手动脚”。动手就是打麻将,动脚就是跳舞。年轻时候,她每个礼拜瞒着妈妈和男同学一起去百乐门跳舞。开的车子是一辆绿色的福特,穿黄色的旗袍和高跟鞋。楼下停的车子从凯旋路一直排到余姚路,哪位客人要离开,楼顶长长的探照灯光就自动移到他的车上。
对于这样的生活,音乐其实只是背景而已。爵士乐?好。康康舞曲?也不错。夜来香?没问题。不过,她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她和同学到霞飞路一家咖啡馆喝下午茶,一抬头看见白光,梳了电烫的头发,穿着白旗袍,和着《蓝色多瑙河》,跟外国人耳鬓厮磨地跳舞。女中学生们都兴奋极了,纷纷遛进舞池,踩着每个换气的节拍,往白光身边凑,想闻闻她用的到底是“姐妹”还是“明星”?
那时候的天津和上海有些相似。电视剧《日出》出来的时候,有人批评:这哪里有上海味呀。女主角徐帆挺生气,说,这说的本来就不是上海的事儿啊,凭什么有上海味呀。陈白露和潘月亭,那都是天津卫的人物。天津自鸦片战争开埠之后,被八国租借瓜分,那租界里面,是洋派得很的。现在和平区五大道是法租界,河北区是意租界。意租界最有名的建筑是梁启超故居,两栋小白楼,楼前一大片花园,梁革命失败以后就是在这里憋着,写出了《饮冰室合集》。和平区最有名的是西餐厅起士林,尤其是芝士牛肉卷和爵士乐队,估计相当于现在上海的棉花俱乐部。来这里的北京公子可能比天津本地人还多——当年的北京富家有上天津租界消费的风气。一来,这里洋玩艺多,电影赌场歌厅都有。二来,这里是码头文化,没北京那么多规矩,只要有钱就是大爷。公子哥们拿了家里账房的钱,抽空来一趟天津,就能玩得淋漓尽致了。
最近认识的一个老头是四川人。那时候不叫四川,叫西康。他爸是称雄一时的大军阀。他和他爸一样,不爱吃西餐,爱吃罐头鲍鱼,一辈子没穿过西装,穿袍子,至于音乐?人家不听音乐,就好唱戏。有钱人家的票友,在自己家里迎一回名角,名为请教,其实行头、琴师、礼金、有头有脸的观众……全齐活了,没有一条金子下不来。名角来了,坐定,一场听下来,一言不发,最后矜持地点点头,主人家一颗心就算落地了——算是挤入名家弟子的行列啦。
瞧瞧人家,咱们现在的追星族和耍大牌还是差得远,得使劲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