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马悦然是中国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推力,因为他是瑞典文学院18个院士
评委中唯一懂中文的人。
被认为是汉学权威
20世纪40年代,马悦然追随欧洲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习中国古典音韵学、先秦文学、
《诗经》、《左传》及《庄子》等,随后赴中国四川考察方言。在那里认识了后来对他影
响很大的妻子程宁祖。“瑞典东亚博物馆早些时候订了很多中文期刊。一般都是宁祖看了
后推荐给我看!当然,她也爱好文学,而且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东西。”马悦然在采访中
对我们说。
因为妻子程宁祖的关系,马悦然至今在中国菜中偏爱川菜,说话间更是会经常蹦出几
句四川话,令人忍俊不已。
50年代,马悦然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中国语言学博士学位,此后至90年代,先后在英
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地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工作。60年代,马悦然任“斯堪的纳维
亚亚洲研究学会董事会”主席;70年代任瑞典皇家文学、历史、博古学院副主席;80年代
两度出任“欧洲中国研究协会”主席。马悦然翻译过大量的中文文学作品,在海外被公认
为是汉学权威。
“我刚去了山西”
听说近来马悦然每每见到中国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去了山西……”于是,记者
的采访就从他的山西之行开始。今年8月,马悦然去了阔别11年之久的中国。到了北京、山
西和四川。
“北京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以前住的史家胡同都拆了一半了!”马悦然说。
和北京相比,马悦然显然更愿意谈山西。“我很早就想去山西。想去看看李锐笔下的
吕梁山农村到底是什么样。”马悦然说,他去了山西作家李锐当年插队的村子,住了3天。
“我请全村人打了牙祭!”马悦然笑道。他很有兴致地向记者描述村里人“烹羊宰牛”的
情景。“我原以为那里很穷,结果发现大家过得挺好的。窑洞特别漂亮!”
中国文学缺少好翻译
“中国人为什么至今没有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难道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真落后于世界
么?”一个也许被全中国人关心的问题,自然而然在采访中被记者提出。
“中国的好作家好作品多得是,但好的翻译太少了!”马悦然说。
马悦然很认真地说,近百年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家、诗人,很多人完全有资
格拿诺贝尔奖。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而未能被西方接受。
马悦然举例说,巴金的《家·春·秋》的英译本,对话部分翻得还可以,但很多叙事
部分因为译者觉得烦琐竟被大量删除。“很多译者本身对文学或翻译作品并不感兴趣,把
翻译书简单地当成一个‘活’,自然容易偷工减料。”他说,他自己在翻译中文作品时一
般要看三遍,才动笔。“等到你感觉到作者通过书在和你交流,你能感觉到作者的呼吸,
四川话就是‘拍子’,这时我才开始翻译。”
“我是学古代汉语和方言出身的,翻译是业余。我1946年开始学习中文,第二年开始
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翻译成瑞典语。60年代,我开始翻译现当代作品,至今已有40多部。
”马悦然说,他认为应该让更多地喜欢中国文学的“非专业翻译”的外国人来把中国文学
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母语。这样,中国文学才能走向世界。他说,外文出版社应该在这方面
再多下点工夫。
“沈从文最接近诺贝尔奖”
马悦然否认了中国传言甚广的鲁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的传闻。他说,中国的早期文学
巨豪鲁迅和诗人闻一多,如果当年能有好的翻译作品,是不难得到诺贝尔奖的。“如果上
个世纪20年代有人能够翻译《彷徨》、《呐喊》,鲁迅早就得奖了。”马悦然说,“但鲁
迅的作品只到30年代末才有人译成捷克文,等外文出版社推出杨宪益的英译本,已经是70
年代了,鲁迅已不在人世。而诺贝尔奖是不颁给已去世的人的。”
马悦然说,他曾在瑞典驻华使馆当过文化专员,和老舍、巴金都有交往。老舍的作品
他看过多部,“《二马》非常有幽默感!”,“巴金来过我家,我招待他和鲁迅的儿子喝
我自酿的绍兴酒!”马悦然谈起中国文学的这些大家显然如数家珍。“中国文坛还有很多
美女,”马悦然说,“比如冰心,她年轻时很漂亮啊!杨绛也很美,东西写得真好!她老
公钱钟书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但在那么多中国作家中,其实沈从文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如果他能再晚几年去
世,一定会成为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谈到沈从文,马悦然显得有些惆怅。他说,美国人很早就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
但翻译得不全。后来自己翻译了沈从文大量的作品,瑞典文学院的同事们都比较喜欢。沈
从文1987年和1988年两次被提名。“1988年我突然听到有人告诉我说,沈从文去世了!我
打电话证实这一消息后,遗憾了很久。从当年同事们的评论来说,他是很有希望得奖的。
”
作家要写出自己特色
当记者问到,在未来一二十年里,中国是否会有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时,马悦然停顿
了片刻,没有直接回答问题。随后则说:“在当代作家中,我特别喜欢山西作家李锐。因
为李锐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写法,他的语言是中国其他作家中没有的。”他解释说,李锐
在吕梁山插队期间,学会了大量当地的方言,并成功地把这些最有生活原汁原味的语言运
用到了小说中。
在当代作家中,除李锐外,马悦然翻译过王安忆、莫言、韩少功等人的作品。他说,
莫言的作品其实非常不错,“要是简洁一点,就完美了。”
“您是否看过李敖的作品?”记者突然问道。
马悦然再次停顿沉思。一会儿用手比划了一下说:“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
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
谈到中国文学的未来,马悦然说,中国现在宽松的环境与气候非常有利于作家的成长
。他说,他希望中国喜欢文学的年轻人要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写真话”;要勇于形成自
己独特的风格,“绝不要故意去学某个大家!”当记者问到他对中国大陆最近出现的“美
女作家”和“身体写作”现象的看法时,他坦言说自己没有看过。“不过,最重要的不是
风格和流派,只要它是好的作品,有文学价值,这就行了。”
“那您认为中国人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呢?”
“不要太看重!”马悦然直截了当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