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自从马斯罗提出“高峰经验”的概念和通过吸食毒品追求一种异常心理状态的运动在西方各国蔓延开来,西方的心理学家逐渐开始对东方的禅定与内丹、气功等等“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兴趣,并做了一定的研究[1]。
但一方面因为文化的隔膜,另一方因为这些研究主题自身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仍然相当粗糙,相当表面,距一个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理解还相当遥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企图在前人已做工作的基础将关于禅定的心理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禅定作为梵文的dhyana的翻译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定(或者“止”)修,即通过反复的训练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一点,并最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的明镜般状态的保持上,第二是慧修(或者“观”)以自己的慧(心)眼观察内部的意识的流动,直至这种流动停止,一种明镜般的状态在内心中呈现出来,从而理解到这一明镜般状态作为“真如本性”所具有的形而上学的意义[2]。
换句话说,禅定的定慧双修过程,亦即是明心见性过程。定慧双修与明心见性之关系,显然可以理解为:定修使心明,慧修使性见。明心源于定修,见性乃为慧修。只有明心才能见性,但明心并不必然见性(视而不见)。见性是明心的目的,明心是见性的基础与前提。
心平、气和乃为心明之条件,故入定必须以调息运气开始。
调息的目的至少有二,放慢呼吸的节奏;降低呼吸发出声音到最低,最终不能听到自已的呼吸,只能感到(通过鼻腔的)气的进出,从而排除了机体与环境间的气流交换过程所产生的噪音。[3]
运气的目有亦至少有二:在呼吸节奏的放慢的同时,要求气流在意念的控制在机体中的运行扩大到最大的极限,让气流运行到可能去的任何地方。这样就扩大的气与血之间的交流,使那些平时相对缺氧的地方,有了氧气的补充,而这些地方之所以缺氧,则既可因机体内部构造所致,亦可因机体在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与社会需要时所受到抑制所致。行为强化了机体的某些部分,使它们有更频繁的运作,有更多的供氧,同时也弱化另一些部分,使它们的运作减少,从而供氧减少。运气可以改变这种供氧的不平衡性。通过意念的作用,使平时运作频繁的机体部分,因供氧的减少而减少其新陈代谢速度。使平时运作很少的部分,因供氧的增加,而加快其新陈代谢速度。
其二,意守丹田的要求,使上面运气过程有了一个收敛点,一个目标点。气在体内的流动,均受丹田的调节,考虑到在子宫中,氧及其它营养成分的供给是通过脐带进入胎儿的事实,丹田或许是一个原始的,内外能量交换之地。如果此假设能够成立,则以嘴巴、鼻子为进入口的能量交换系统是一个后起的系统,那么,意守丹田,让周流于机体内的气流均由丹田流入与流出的作用之一,就是重建了原始系统与继发系统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注意到这两个系统具有替代性与排斥性,在子宫内(更一般在水中)是脐带(胎息)系统负责能量交换。而在子宫外(更一般在空气中),一当口鼻(气息)系统开始负责气流交换,则脐带系统就停止工作。
考虑到外部的水环境与气环境及内部的水状态(血为主)与气状态之间的对应,两个系统关系的重建自然对应着一种血、气关系的重建。即依继发系统我们有气(氧)→水(血)→气(碳)而依原始系统,我们有水(血)→气→(水血)。两者关系重建后,我们有气(氧)→(水、血)+[(→气→水(血)] +→气(碳)这样一个复杂的氧碳转化的气水(血)状态的变换。
这种变换的另一个意义或许还在于神经系统方面。如果在水环境中,神经系统的注意力集中在脐带处,而在气环境中,神经系统的注意力则在口、鼻、眼、耳等五官处,那么,意守丹田,就意味着神经系统的注意力从五官转到脐带处,注意力的转移自然让高度紧张的,由五官而来的整个感知觉系统变为松驰,从而获得休息,(不仅外部的五官神经,而且是大脑内部负责接受与处理来自五官的信息的区域)。
按习惯说法,先是意导气,从而有气随意到,进而再有意随气到。最后有意气会一。
注意力的转移,当从调息,运气入手,这点依现在的术语可解释为,由上而下的加工,心理对生理的反馈与调节而产生的意气合一,则意味着一种反馈调节的自动化。尽管,稳定点、收敛点、注意点(即“定点”)仍在丹田,但这种反馈调节—当自动化(或许应说准自动化,因为,控制者的作用仍在)之后,神经系统获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大脑开始活跃,记忆象及各种幻想象随机地从无意识深处浮现到了前意识的屏面。于是,开始了新的一种注意力的集中。它要求主体逐渐地将呈现在屏面上图像抹去,让屏面自身显现出现。屏面的纯粹呈现,即当理解为“真如本性”或“佛性”的呈现。
这里要注意的是,定力使屏面与图像同时呈现,同时定力不仅保持了作为观者(慧眼)部分与呈现者部分之间的稳定关系,而且还要让记忆象与幻觉象随机的继续不断地呈现,并随之而不断地消失。通过不断的禅定训练,随机呈现过程,应该逐渐为观者的意识所控制,观者所希望看到的记忆像与幻觉像逐渐增多,不希望看到的心像逐渐减少。这似乎应属慧修的内容。其次,在经过一段心像呈现之后,屏面纯粹呈现亦应属慧修的内容。在传统文献中,定与慧的区别似乎没有十分清晰界定,定与慧各自所起的作用之述叙也并不是非常清楚。
心镜之作用与现在萤光屏类似,在屏上,只能见它(他)像,而不能见我像,我像是指现在一刻作为观者的自我像。它(他)像,包括自我的过去像,是由屏的另一面投射来的。而非由观者这一面投射去,再反射回来(镜像反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