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听爵士乐的乐友,泰半都不大习惯,也不喜欢电风琴的音色。只要走一趟唱片行,仔细观察爵士区的专辑,不难发现,大部分限量引进的日本版专辑,例如由名录音师操刀的 Rudy Van Gelder的日版蓝调之音系列(JRVG)的CD销售量都蛮不错的。唯一例外,几乎都是由电风琴手如 Jack McDuff 、 Jimmy Smith 挂名的专辑,孤孤单单地「晾」在那边,无人闻问。
喜欢老摇滚的乐友,应该不会对电风琴过于陌生, Bob Dylan在英国皇家埃布尔厅的现场专辑,下半场一开始就用了包括电风琴在内的插电乐器,来「轰」那些对插电音乐极度不爽的听众。其它如Rolling Stones,或是Jimi Hendrix的乐团,都有电风琴手的参与。回顾美国的摇滚乐史,电风琴手虽非居于要角,但以「蓝调」为根本元素的摇滚乐团,却从来没低估过电风琴在现场演出中的魅力。
事实上,笔者一开始听爵士乐时,也曾经被电风琴的声音搞得一头雾水。我尤其无法掌握电风琴那种烟烟雾雾的,净是迟留残音的音乐,其魅力究竟在哪里?这是因为笔者买的第一套电风琴专辑,居然是较为前卫的电风琴手 Larry Young在蓝调之音厂牌的全集。这就好像一个菜鸟还没学会如何驾驶自用轿车时,就被教练要求要先学开公交车或卡车上路,真是不合逻辑!一直到现在,标榜重发稀有或冷门专辑的蓝调之音「鉴赏家系列」,都还在重发Larry Young生前被拒绝的录音,或是当时上市时滞销的稀有盘,这也解释了要听懂Larry Young的音乐,对一个入门级的乐迷而言,有多么的困难!
然而,先撇开 Larry Young不谈,听爵士乐的历程一路走来,以电风琴、吉他与鼓构成的电风琴三重奏,以及围绕在这类组合所发展出来,曾经风靡一时的灵魂爵士乐(Soul Jazz)演奏组合,对我来说,可说是老少咸宜,越听越对味,越听越喜欢。
对这类音乐有兴趣的乐友,不妨弄一张台湾有代理的 DVD「蓝调之夜」(One Night with Blue Note)来观赏。这场演出,是为了庆祝蓝调之音唱片公司在八○年中期复出,制作总监兼EMI爵士部门的总裁Bruce Lundvall,特地找来五、六○年代曾在这个厂牌发光发热的知名乐手前来助阵。第十一至十三轨的「Blues Walk」、「The Jumpin ' Blues」和「Scratch My Back」等三首曲子,分别由萨克斯风手Lou Donaldson与Stanley Turrentine演出。只见这群老将虽然体态发福,两鬓霜白,飙起音乐来可是热度十足,丝毫不逊于年轻小伙子。而支撑这两位乐手在前线演出的节奏组合,除了吉他手Kenny Burrell与鼓手Grady Tate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电风琴手Jimmy Smith,只见他面带微笑,非常专注着聆听萨克斯风手的旋律,一边灵活地舞动双手,以蓝调味十足的和弦进行与往上跳跃的活泼律动感,撩拨着听众情绪,这样的音乐,我们称之为「灵魂爵士乐」(Soul Jazz)。
虽然声音与低音贝斯大不相同,但由于电风琴的踏板可做出低音部分的感觉,因此以电风琴为首的三重奏通常都没有低音贝斯手,而让吉他手与电风琴手互相搭配,扮演更为鲜明的即兴主奏者,知名的吉他手 Grant Green是电风琴三重奏中的固定班底,以强劲的单音拨弦见长,他独奏时音色之厚实、漂亮,与其它明星乐器(如萨克斯风)相比,毫不逊色。
Jimmy Smith来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钢琴手。他年幼时与开创咆勃乐钢琴弹奏风格的Bud Powell、Richie Powell兄弟两人是邻居,从小就见识了Bud Powell惊人的才华,Jimmy Smith自然也暗地里「偷学」了不少。Jimmy Smith长大后,先后在音乐学院里主修低音贝斯与钢琴,对于如何掌握这两样乐器十分熟悉。
一九五五年, Jimmy Smith受到电风琴先驱Wild Billy Davis热力四射的演奏影响(有兴趣者不妨找来BMG博德曼代理,Wild Billy Davis与萨克斯风手Johnny Hodges合作过的专辑来听听看,就可以了解更早期电风琴在爵士乐中扮演的角色为何),下定决心好好探索电风琴的魅力,他白天向录音室租用电风琴练习,晚上在费城的俱乐部演出,等到赚够了钱,就买下电风琴。由于这种乐器的附件「Leslie」扩音效果实在惊人,不适合放在家里练习,Jimmy Smith租了一个仓库角落,他在那里花了三个月,将电风琴的音效仔细研究了一遍,举凡流行歌曲、蓝调、古典、现代爵士乐中的经典等,都是他的练习曲目。
Jimmy Smith弹奏电风琴的技巧完全是自学而来。海梦牌B-3型号电风琴的设计,除了上下两组键盘(上层称之为swell,下层称之为great,每层各六十一个琴键)之外,还有一组控制低音的踏板,外加 Leslie 公司制造的巨型喇叭(所以这个喇叭直接以「 Leslie 」称之)。这款电风琴较为特殊的设计,在于低音由踏板控制。问题在于,一边低头看踏板,一边用脚踩踏板,对琴键手而言实在太不方便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Jimmy Smith先把可以制造各种音色变化的控制键(drawbars)弄清楚,然后预设(preset)了他想要的效果。接下来,他画了一张踏板与音符对应的示意图,将它贴在电风琴的正前方墙上。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他一边放着自己最喜欢的爵士乐唱片,一边用脚踩着播放曲子的低音旋律(bass line),尽量训练自己不要看墙上的示意图,久而久之,双脚已经可以「默记」许多曲子的低音旋律。
Jimmy Smith曾经担任过踢踏舞者,不但律动感十足,双脚的协调性也极佳。他曾经说过,弹好电风琴的秘诀,在于「必须要有非常放松的脚踝」,为了达成此一目标,Jimmy Smith尝试不同组合的低音旋律与不同的踩法,让放松的脚踝能够「踩」出流畅均衡的音乐。所以,我们不妨想象Jimmy Smith演奏电风琴的样子,应该是:右手弹着上层键盘的单音,左手同时在下层键盘以和弦伴奏着,左脚踏着低音板,右脚则随着音乐的进行,适度着控制音量。凭着几个月的苦练,颇有天分的Jimmy Smith就已经「搞定」了电风琴,而且自成一家,创造了独特的弹奏风格。
一九五六年, Jimmy Smith在大西洋城举行电风琴独奏首演,一鸣惊人,乐手之间纷纷议论着这位键盘手的音乐。在同行引介之下,Jimmy Smith认识了蓝调之音的老板Alfred Lion与合伙人Francis Wolff,从此与这个厂牌合作长达七年,发行大量录音,奠定了他在爵士乐坛中「电风琴之王」的地位。
「 Yeah! 」我说。那是我唯一想得到的响应。 Alfred Lion (蓝调之音的老板)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他签下来)。 Jimmy Smith 转而问他:「你觉得呢?」 Lion 耸耸肩,回答说:「我们看着办」,那是他听到好表演的反应 -- 而这已经足够了。
大约一个礼拜以后, Jimmy 把他的电风琴(笔者按:重达四百磅重)拖到录音师 Rudy Van Gelder 的录音室去。他试弹了 The Champ ,那是他那时后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但他蛮紧张的,我们都很紧张。最后我们录了一些抒情曲和标准曲,不过这些作品不太能反映他当时所形塑的「电风琴新声」( new sound )。
Jimmy Smith 在下一回的录音就恢复正常了。好像喷火一般,他很带劲地重弹了 The Champ ,不多不少,长度刚刚好八分钟半。我们先发了这张专辑(笔者按:根据 Wolff 的回忆,如果是先发此张专辑,应是「 Jimmy Smith at the Organ Vol. 2 」,编号 BN BLP 1514 ,吉他手为 Thornel Schwartz ,鼓手为 Donald Bailey )。发行商问道:「谁是 Jimmy Smith 啊?这种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是啥啊?真是非常非常怪。嗯 -- 来十张吧。」
Jimmy 注定要成功的。他改写了爵士风琴的发展,赋予这格乐器一种「新的声音」。现在所有的爵士风琴手都采用了他开创出来的声音,但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从他开展其录音生涯之始,他就已经可以充分驾驭这种非常复杂且需要高度技巧的乐器,那就是海梦牌电风琴。除了他那不可思议的技巧之外,他还拥有爆发力、很好的音感、律动感和幽默感,这些元素总加起来,就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风格。当他弹 The Champ ,以及这么多年来,演奏其它多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时,每一样元素都在那儿,而它们都棒透了。
一九五六年, Jimmy Smith 被蓝调之音的老板挖掘,开展其辉煌生涯时,正是蓝调之音蓄势待发的起飞年。 Alfred Lion 除了签下 Jimmy Smith 外,也聘请广告公司的创意设计高手 Reid Miles 设计唱片封面设计。除此之外,「精纯咆勃乐」中赫赫有名的鼓手,同时也是「爵士信差」( Jazz Messengers )乐团领班 Art Blakey ,放克爵士钢琴家 Horace Silver 都已经「到位」了。从摄影、录音、封面设计、作曲、编曲到付费彩排,蓝调之音可说是当时爵士乐制作模式中的典范,每张专辑都是参与者的心血结晶。将近五十年过去了,蓝调之音的首刻甚至二刻版黑胶唱片(编号 1500 或是 4000 系列),只要品相良好者,卖出价都高得令人咋舌。
由马赛克唱片公司( Mosaic Records )发行的「 The Complete Febuary 1957 Jimmy Smith Blue Note Sessions 」套装专辑,重新收录了 Jimmy Smith 与蓝调之音其它乐手合作的录音。原先的发行记录是:总计三天的录音量,一共「制造」了八张专辑,其中还有两张是双 LP ,不难想象当时的录音好比马拉松赛跑,需要乐手的耐心和体力配合。
比较特别的是,这次的录音并没有在 Rudy Van Gelder 纽泽西家宅中进行,而是在纽约市 Mahattan Towers 录音室完成,其原因有二:一是方便在纽约工作的乐手录音,二是制作人 Alfred Lion 并不只想录 Jimmy Smith 的电风琴或是他的三重奏而已,他希望能够借重其它乐手,让音乐更丰富,更多采多姿。第一天录音的阵仗最大,我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 Art Blakey 帮』与『 Jimmy Smith 帮』结合而成的六重奏」。高音萨克斯风手 Lou Donaldson 、次中音萨克斯风手 Hank Mobly 、小号手 Donald Byrd 都曾为「爵士信差」乐团效力,至于与 Jimmy Smith 搭档的吉他手 Eddie McFadden ,知名度虽然不是特别高,吉他弹奏倒是流畅无比,韵味十足。
「 Falling In Love With Love 」以 Jimmy Smith 弹奏和弦作为前导, Donald Byrd 与 Lou Donaldson 简短的开场白后,由 Hank Mobly 接续,吹着轻快而摇摆的音符。较长的次中音萨克斯风独奏结束后, Eddie McFadden 的吉他上场,随着旋律线的进行, Jimmy Smith 适时地弹和弦作为响应,而 Art Blakey 则一刻也不得闲,随着和弦进行而变换鼓的打法,接下来由 Jimmy Smith 大展伸手,只听到他开始单音弹奏,快速地抛出自己的即兴点子,然后又回到 Donald Byrd 、 Lou Donaldson 与 Hank Mobly 轮流即兴,此时随着 Blakey 热烈的鼓点,大家似乎越玩越激昂,不过,对于曲子何时应该结束,大家似乎都了然于胸,最后由 Donald Byrd 高昂的小号作为结束。
「 Funk's Oats 」是典型的蓝调曲子, Lou Donaldson 吹奏高音萨克斯风的表现不俗,说他是 Charlie Parker 的传人一点都不假。接下来由 Donald Byrd 进行小号独奏, Jimmy Smith 此时变换了电风琴的音色,让输出来的声音较为肥厚,配上 Art Blakey 持续敲在钹上的「刺 . 刺 . 刺 . 」声响,似乎强调着音乐的摇摆性,以及这整体音乐所带来的律动感有多么地强!这时,我们怎么可以忘记 Hank Mobly 呢?他的萨克斯风独奏不但相当长(代表大家都很欣赏他),也十分有味道,此时 Eddie McFadden 与 Jimmy Smith 也上场了,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欣赏 Jimmy Smith 较长的独奏,听听看他如何左右手如何玩弄上下两排键盘,无论是单音或是和弦, Jimmy Smith 可以玩出来的花样真的很多!
「 Zing Went the Strings 」一曲中,我们终于见识了 Jimmy Smith 「起乩」的厉害,他的即兴旋律看似恣意挥洒,快速又灵活,却是苦心反复练习的结果,这时 Eddie McFadden 也不遑多让,迥异于前几首曲子在 Art Blakey 主控下差点被其它管乐手「夹杀」的危险,此时的他可是「有话要说」,使出浑身解数,响应着 Jimmy Smith 的热烈的乐句,相当精采。
隔天 Art Blakey 与 Lou Donaldson 返回录音室,此时不但多了一个蓝调之音旗下的吉他手 Kenny Burrell , Jimmy Smith 也带了另一个固定搭档,鼓手 Donald Bailey 。哗!不得了,现在总共有两个鼓手,两个吉他手,怎么办?不愧是聪明的老板, Alfred Lion 当机立断,化危机为转机, Lou Donaldson 与 Jimmy Smith 是固定班底,而节奏乐手则拆成两组,轮流替换: Kenny Burrell 与 Art Blakey 互相搭配, Eddie McFadden 与 Donald Bailey 互相搭配。
这一天的录音从慢板的歌曲「 I'm Getting Sentimental Over You 」、「 Summertime 」开始,这两首曲子是由 Lou Donaldson 与 Jimmy Smith 进行二重奏的音乐对话。 Lou Donaldson 极有韵味的高音萨克斯风,吹着曲子的主旋律,搭配着 Jimmy Smith 低沈忧郁的和弦,铺陈出抒情曲的「灵魂感」。「 Summertime 」则先以一波波柔软而富滑动感的电风琴音作为开场,萨克斯风随即接上,乐友可特别注意 Lou Donaldson 在这首曲子中的即兴独奏,完全没有让首十二小节蓝调的曲子落入陈腔滥调的窠臼。
然而,这天录音真正的高潮,是在 Art Blakey 与 Kenny Burrell 上阵之后,选择了开创现代爵士乐风潮 Charlie Parker 的曲目「 Billie's Bounce 」和「 Yardbird Suite 」后才开始的。 Jimmy Smith 在诠释这些曲目时,充分表现了他对咆勃乐语汇的熟悉,证明了电风琴在诠释高难度的音乐方面,不但称职,且是非常有魅力的!「 Billie's Bounce 」仍由 Jimmy Smith 简短开场,旋即进入熟悉的主旋律,由乐手快速地合奏,轮到 Kenny Burrell 即兴时,他的吉他演奏不但高超,且充分展现其成熟的风格,技巧与可听性都是上乘,而 Art Blakey 则很有默契地一直变化节奏,妆点 Kenny Burell 弹出来的旋律。
乐迷都知道 Lou Donaldson 是灵魂爵士乐的忠实拥护者,甚至在蓝调之音最辉煌年代末期, Lou Donaldson 为了与电风琴三重奏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转到另一个厂牌 Argo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 Lou Donaldson 也是相当忠实的 Charlie Parker 拥护者,他的即兴乐句与 Parker 有颇多神似之处,无论是「 Billie's Bounce 」或「 Yardbird Suite 」,乐友或许可以听出来 Parker 对于 Lou Donaldson 的影响有多深。不过,若只是全盘拷贝 Charlie Parker 的风格,未免也太没有意思了!还好,参与的乐手毕竟都不是泛泛之辈,特别是在 Jimmy Smith 的电风琴音的「加持」下,每位乐手都能各展所长,一方面互相交换即兴点子,一方面也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让音乐整体的表现更加有特色。笔者听过若干电风琴手的专辑,大部分出于商业考虑,不免向节奏蓝调或是放克的路线靠拢,能够真正有气魄、有能力将 Charlie Parker 的音乐弹得丝丝入扣、甚至震撼人心,从而表现电风琴不俗的一面, Jimmy Smith 或许不是最后一个,但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第三天的录音,除了 Art Blakey 短暂的露面外,其它乐手都缺席了,只剩下 Jimmy Smith 平时现场演奏的三重奏班底 Eddie McFadden 与 Donald Bailey 。 Art Blakey 唯一参与的录音,仍是咆勃乐手常常演奏,热力十足的「 Cherokee 」。说来也奇怪,前两天的录音虽然大将如云,其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但笔者却更为钟爱这天的录音成果,特别是 Jimmy Smith 的两首独奏曲「 All the Things You Are 」与「 The Fight 」。或许已经把老板交代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 Jimmy Smith 在「 All the Things You Are 」中的第一段,模拟了教堂风琴演奏的庄严感,他弹奏的旋律,揉合了巴哈与拉威尔的作品,第二段才带进了「 All the Things You Are 」的主旋律。最有趣的应该是接下来的录音「 The Fight 」,在和弦进行中, Jimmy Smith 自由拼贴着他所喜欢的音乐片段,在近乎「意识流」式的引导下,原本被归类为世俗的电风琴音,抽象感似乎微妙地提升,而趣味性也就更强了。
综观这三天的录音,虽然紧凑,组合的变换也多样,却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当时蓝调之音旗下乐手的能耐。无论是「 Art Blakey 帮」人马继承 Charlie Parker 的精神,进一步「改造」咆勃乐,或是「 Jimmy Smith 帮」缔造了全新的灵魂爵士乐语汇,让音乐的艺术与娱乐价值兼具,这些乐手对后来的爵士乐、节奏蓝调甚至流行音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本文快结束时,适逢公元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也就是「 The Complete Febuary 1957 Jimmy Smith Blue Note Sessions 」录音四十八周年纪念,谨以此篇拙文,向我敬爱且仍健在的「电风琴之王」 Jimmy Smith 致敬。海梦牌电风琴也许已经「退流行」了,但 Jimmy Smith 的作品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最「 in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