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5-31 22: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传说中的“零圆计画”。黄韵玲、黄小桢、巴奈、林暐哲、叶树茵、李欣芸、马大文、DJ Heal与陈珊妮,继IS#1创作合辑轰动乐坛之后,再接再厉,做出这个时代最值得骄傲的美好音乐。 【这个时代几乎不配拥有如此美好的音乐】 IS#2 (Indie Soundcheck Project No.2),这张精彩绝伦的创作合辑,继承IS#1极度费工、惮精竭虑的设计包装,IS#2这次仍将以一本迷你精装书的形式呈现,外包书衣。不过这次的设计是全黑风格,书衣烫黑,内页仍有风云纸和描图纸,歌词部份用“开门摺”方式装订,前后页面用满版特别色印刷,恐怕再度创下了台湾音乐专辑印制的费工纪录。 而这系列合辑的销售盈余,将会存入“鼓励独立音乐创作”的公益帐户,让创作歌曲的火焰,可以继续燃烧下去。由于制作极度费工,首批数量有限,五四三音乐站开放网友优先团购,请大家把握良机,多多支持! 【IS#2的故事还有更多更多】 IS#2有许多令人兴奋的特色,除了歌真的真的有够好听,这张合辑值得一提的还有: ◎ 黄韵玲的"Arthur",这首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次听到demo都感动得掉眼泪的歌,是小玲继1994年“黄韵玲的黄韵玲”专辑出版后,10年来首度发表的个人演唱作品。只要听听这首歌,你就知道,小玲那令人动容的才华,一丝一毫都没有在岁月的淘洗中失落,反倒愈发洗炼了。 ◎ IS#2无意间让“黑名单工作室”以间接的方式重新聚首了∶林暐哲、李欣芸、叶树茵都在这张专辑里献出自己的歌,其中叶树茵的"Answer Me"正是由黑名单工作室的“首脑”王明辉担任制作人。当年掀起“新台语摇滚”狂潮的另一位大将林强,新作“我想和你一起”则收录在IS#1专辑中。 ◎ 林暐哲的“梦想”是他在1992年Baboo乐团发表“新台币”专辑以来,首度录制的个人演唱作品,中间足足相隔12年。这中间,林暐哲投身音乐制作与词曲创作,成为十年来台湾最成功的制作人之一,然而那个满腔热血的音乐青年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对IS计划的全力支持、积极发掘新生代乐团苏打绿、梦露,透过独立通路贩售DIY单曲等等,都是例证。 ◎ 李欣芸在Baboo乐团解散之后赴美深造,1998年返台投入制作编曲的幕后工作,极为成功。“吃早餐”是她首度以独立创作者身分发表的演唱作品。欣芸的首张个人专辑已经录制完成,近期将会正式问世。 ◎ 巴奈的“并没有”由她自己弹吉他演唱,这首歌是2001年台权会合辑“美丽之岛.人之岛”里翻唱“美丽岛”以来,巴奈首度发表的歌曲,也是2000年“泥娃娃”专辑之后,四年来发表的第一首录音室原创作品。 ◎ 马大文和DJ Heal都是首度发表录音室作品,大文这几年经常演出,作品也在网路上流传颇广,网友对她的作品比较熟悉,但“在我前面的那个人”经过陈珊妮制作、嗦吱编曲之后,大文的作品有了全新的音乐风格,连她自己都惊喜不置。DJ Heal是生平第一次发表作品,他的真实身分是录音室里的专业工作者,在陈珊妮大力鼓吹、并且答应替他录演唱部份之后,他交出了"Baby, I'll Heal You"这首雾气氤氲的Ambient作品,作为IS#2的压轴作。 啊,是的,我们正在写历史,同时也在聆听历史的发生。你尽可忘记上面这些有的没的,单纯享受这张专辑里的美好音乐。但我们都很清楚,IS#2除了八首不得了的好歌,它承载的动人故事,其实还有更多更多。 【IS Project:奇迹式的“零圆计划”】 IS Project(Indie Soundcheck Project)是一个广邀创作人才参加的公益企划,所有参加的音乐人均不领取个人酬劳,专辑销售盈余将会存入鼓励独立音乐创作的专款帐户。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能不能让创作人抛开主流唱片公司企画方向和市场因素的压力,尽情做出自己最最想做的音乐?能不能抛开华而不实的企宣套式,让一切回归音乐本质,让作品自己说话? 2004年夏天,我们完成了足足十六首歌,从创作、编曲、制作,到录音、混音、母带后期处理……这一切工作的总支出,是奇迹式的“零元”。而且,这些作品也足以傲视市面上绝大多数花了大钱的产品--耳听为凭,相信你会同意的。 【统筹制作人的话】/陈珊妮 对流行音乐的迷恋我有我的数字,排行榜和点播率,有时候和大众唱片的不太一样,智慧财产的公定价格偶尔便宜了谁委屈了他,也是自言自语各自幻想。如果爱情不自私,那情人就不妨轮流交换情歌支支欢唱。这个星球越来越老人人难免一死,林强写了首“我想和你一起”,我开始喜欢这个调调。是的!我要我们一起,就我们这些人,让我感觉到某种被抬举了的优越 这世界上有太多更爱音乐更偏执的人,我们其实可以混同一个帮派的也说不定。 【企划统筹的话】/马世芳 这张专辑真的做出来了。回头想想,整件事情简直像一场梦。 “IS计画”的缘起,可以回溯到两年前陈珊妮和我的一场闲聊。在华语唱片工业一路崩溃、音乐内容愈来愈不被尊重的时节,我们提起一些心目中顶尖音乐人的名字,非常希望能听到他们“撒开来写”的作品。聊着聊着,渐渐就有了“邀请大家写歌,一起做个合辑”的想法。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能不能让创作人抛开主流唱片公司企画方向和市场因素的压力,尽情做出自己最最想做的音乐?能不能抛开华而不实的企宣套式,让一切回归音乐本质,让作品自己说话? 说到做到,我们兴奋地开始列举可能邀请的创作人名单,并且几经讨论,拟出以下的共识: 不设主题限制,任何内容、任何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接受。 不问辈分高低、大牌小牌,只要作品够好,一律欢迎。不仅希望资深的创作人能尽情施展,也希望发掘有潜力的新秀。 由陈珊妮担任制作统筹,负责音乐内容的品管;由我担任企划统筹,负责生管、行政、通路诸般杂事。在毫无经费奥援的前提下,尽量寻求“资源分享”的管道。创作人若是无法独力完成所有工作,珊妮会尽可能协助寻找录音、编曲、配唱、演奏、制作各方面的支援。 基于互助、分享的原则,专辑贩售盈余,无论是多是少,将会另外存入“鼓励独立音乐创作”的公益专款帐户。专款使用方式必须经过全体创作者同意,所有参与“IS计画”的个人都不领酬劳。 这是一个持续的计画,将会不断邀请各方人才加入、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看看我们的创作人阵容、再看看制作和企划的复杂程度,这个计画注定不可能被主流公司接受,也完全不可能用唱片工业既有的制作、企划模式来处理。唯有音乐人彼此支援、分摊劳务,才能一举而竟全功。我们首先跟林暐哲解释这套构想,彼此的理念一拍即合,他慷慨开放自己的录音室让大家自由使用,“IS计画”遂有了录音制作的“基地”。 接下来,我和珊妮分头联系创作人,几乎每个人都不假思索、一口答应。透过他们的引介,我们又陆续连络到更多愿意“入帮”的人才。时间慢慢过去,我们手边收集到的作品也愈来愈多,每首新歌的demo,都是一桩撞击灵魂的狂喜经验。此外,无论编曲、录音、演奏、混音、母带后期处理、乃至于专辑装帧设计,我们都获得了顶尖人才的奥援。大家不问酬劳、义务相助,心里想的是同一件事--让一切“回归音乐的本质”,替独立音乐找到新的道路。 说真的,我们当初没敢想像事情竟会这么顺利。这桩梦幻计画,竟然一步一步成真了。2004年夏天,我们完成了足足十六首歌,从创作、编曲、制作,到录音、混音、母带后期处理……这一切工作的总支出,是奇迹式的“零圆”。也就是说,除了压片包装印刷的必要开销,这个计画真的创下了不可思议的“零元完工”纪录。而且,这些作品也足以傲视市面上绝大多数花了大钱的产品--耳听为凭,相信你会同意的。 这些歌曲,将会以迷你专辑的形式,分两辑推出。你手上这片CD,就是我们的第一份成绩单。辛苦两年,是否值回票价?请你按下PLAY--答案应该是再清楚不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