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696|回复: 19

殉道者与嬉皮士(有些自己过去删掉,又重发的内容,大家新年快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4-12-20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殉道者与嬉皮士》
——从殉道者的末日狂欢到先锋派的疯癫表演
作者:彦彦

[题记]

....如果不能燃烧,那就让我烂掉吧
....让我的音乐,与我一齐
....沉入海底

....某个早晨当你们醒来,我伸展开双臂
....开始放声歌唱——

....你们还会不会像我一样,尖叫着
....呼喊出淫秽的语言

1、
....如果你曾经仔细阅读过那些早期无政府主义者们为数不多的访谈,你就会发现在那些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的煽动性政治语言中隐含着的是怎样一种千篇一律的谵妄面孔与古怪姿势下的精神骚乱。如果你曾经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过浓郁的情欲,并且很认真的划伤过自己,你会明白,有时候对于血流的审美情趣是可以战胜精神疏离的疼痛感的。

....与花童时代一个接一个的殉道者压抑、颓丧的声音不同,他们的晚辈Iggy Pop、Sid Vicious则更擅长于在舞台上粗暴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满身血污的与观众对峙。不同的是,Iggy Pop是个被名利牵引得迷失了方向的行为表演者,而Sid Vicious的自残则更多的来源于他自身无法抑制的精神狂乱。

....Iggy Pop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不由自主的迷失在了拒绝与自弃的精神束缚中无法自拔。所以他的表演往往具有了某种扑向末日般的壮观:他把自己脱得精光,扑倒在碎玻璃上,跳下舞台与观众互相殴打,拽头发,再要么像动物一样几乎咬断自己的舌头……讽刺意义的是,所有Iggy Pop疯癫而狂乱的表演都离死亡偏离的太远,他一次次的陷入自毁的边缘,又一次次的自救成功。大多数时候,他更像是一个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自暴自弃的孩子,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疼痛感往往比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殉道者要来得清晰许多。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矛盾其实,对于犹豫于究竟是颠覆时尚,还是成为摇滚明星的Iggy Pop而言:他的背叛大多只停留在了形式的范畴之内。大多数时候,他还是渴望着被媚俗所圈套,但却又因为着自己不着边际的偏离被媚俗所拒绝。

....正如Iggy Pop自己所言:“如果我踢出了自己的魔鬼,那么我的天使也会离开。”

....与Iggy Pop逻辑悖论式的情感矛盾不同,Sid Vicious的表演大多是自发而平静的:他一个人表情呆滞的站在最靠近观众的舞台一角,一刀刀地割开自己的身体,任凭身后的John Rotten发出何种阴阳怪气的喊叫依然纹丝不动。这个音乐素质并无过人之处,但却在舞台上喜好挑衅的贝司手更像是个借助着音乐来发泄他内心深处致极自卑感的病人:他削瘦,病态,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像一个被家庭抛弃的孩子。所以Nancy Spungen收留了他,这个颇为放荡同时因为无法遗忘过去而停留在痛苦精神海洋的女人与Sid Vicious一同吸毒,一同巡演,形影不离。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像是一个错误,或者说这两个孩子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也,没能弄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选择了那样歇斯底里的生活……这在Sid Vicious亲手杀死了让他爱恨交加的女人Nancy Spungen,不久后自杀的事件中得到了印证。如果说Sid Vicious的出现更像是一场充满着悲情的闹剧(短暂的组团、伴随着粗口与械斗的演出、邋遢的着装、混乱的生活、自毁式的表演以及突然的死亡),那么Sid Vicious最终被自己内心深处的阴霾所吞噬也是一个必然……讽刺意义的是,对于朋克文化而言,这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果。

....或许正如一位朋友所言:活的太长,死的太早,这也正是朋克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

....有许多殉道者的音乐都是因为乐手的暴毙从而使它的社会意义超越了音乐性,像一种非健康性的心理暗示,或者是一次代价昂贵的广告。并且我开始一个敏感的人在死亡之前是有预感的,这种预感往往化作一股创作的阴暗情绪并通过其作品展示在世人面前。与撕心裂肺的发泄或是耸人听闻的控诉大多无关,大多数时候他很安静,甚至还充满了思考的智慧:一点点黯淡的忧伤,一点点迷失后的眩晕……而喜爱这样作品的孩子们大多无意识借助这样的工具进入到一个“自我剖析”的危险处境:一齐沉沦或是最终的自我放弃,愈是被移情折磨的疼痛不堪,愈是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对于丧失了色调的黑白之美, Ian Curtis是偏爱有加的。与他的前辈Sid Vicious不同,这位每天重复着成名与自毁白日梦的英国病人更习惯于将自己笼罩在丧失了光泽的阴暗色调之中,眼神中则透露出标志性的癫痫与无助。暴戾与平静的矛盾贯穿了Ian Curtis音乐的每一个章节之中:吉他与贝司的胶合是分裂与偏激的,若隐若现的键盘则无意识的延续了这样激烈的情绪,从而被Ian Curtis窒息而抑制的声线完全的牵引,与低沉、嘶哑但节奏鲜明的鼓点融合在一起,仿佛一个不断下沉却飞速旋转的旋涡,不断将听者拖入其中。

....所以当一身黑色雨装的Ian Curtis无头苍蝇般放肆的在舞台上摇晃着双臂开始旋转时,我总在想,他或许是在选择一个漂亮而华丽的跌倒方式……

....关于生与死的探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研究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交织着生死离别的事物往往具有着无与伦比的“蛊惑”(单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作用,对于悲剧情节的趋从与怜悯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免俗的“心理习惯”。一方面是对社会循规蹈矩潜规则消极的反抗,另一方面又由于大规模的文化风潮而无意识进入到了一个媚俗的怪圈。所以才说,如果世界本是荒诞的,那么游戏人生的态度反而是健康的……

注释:写到这里我就没有继续了,因为那时侯我忽然意识到写评论性文章对我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多的帮助,,,,,,那时侯写这种东西其实很纯很纯呀,就是因为觉得这种音乐好所以想推广,,,,,,绿木头再我刚进社区的时候帮助过我,我记得很清楚,所以我总在这里玩
....刚进社区时,第一个就在这里玩,我听经典摇滚花了很多年,直到现在有时候还会听,今天把我原来发的帖后来发神经,情绪坏时自己又删掉的东西,又贴了回去,算是补偿把,新年快要到了,
....大家快乐就好
....听摇滚音乐的大多都是善良的同志,有时候活的也比较累,不过我想大家如果能做到“难得糊涂”少管闲事一定会好受一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4-12-21 04: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了该纪念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2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04-12-21 05: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鬼~~老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4-12-21 06: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指琴魔!
玉照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4-12-21 0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这个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4-12-21 2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杰瑞加西亚和鲍勃威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4-12-22 2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晓得了,偶从没看过他们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2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美国地下的激浪派前卫艺术家,小野洋子以她另辟蹊径的艺术观与其身上所独有的东方气质深深吸引着约翰列侬,同时作为一名妻子,小野洋子以一个母亲般的爱让自幼丧母的列侬真正意义上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与释放。与Beatles时期欢乐而明亮的爱情歌谣不同,约翰列侬在个人的音乐中展现了一个嬉皮诗人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忧郁、伤感却不乏其对妻子小野洋子孩童般纯真而透明的浓浓爱意。

....我始终认为,约翰列侬是在遇见小野洋子之后才真正认识了音乐。

....早在这张专辑酝酿发行之前,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就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名为“床上运动”的行为艺术表演。他们坐在干净而整洁的床上,弹拨着吉他,床头则摆满了鲜花与印有“和平”两个字的标语。那是一个所谓“鲜花至上”的时代,成千上万的青年真诚的相信他们只要有爱就能够改变世界。而约翰列侬无疑也是其中的一员。约翰列侬早在1968年Beatles行将解散时就无数次表露出想摆脱甲克虫的盛名之累,跳出其既定范围,去寻求新的发展的想法。而由他与洋子共同完成的《让我们设想》无疑为这个想法提供了现实上的载体。

....《让我们设想》这张专辑宣扬爱能够征服一切,与绝大多数以性与爱情为主题的流行乐作品不同,它独树一帜,唱的是和平与世界大同,它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帜,象征着他们的理想与希望。在《Imagine》一曲的结尾处,约翰列侬唱着:你们或许会认为我是个空想家,但我并不是唯一的,我希望有一天你们愿意加入我们,那时,世界将会亲如一家……

....正如小野洋子所说:《让我们设想》集中体现了约翰列侬心中的梦,他的理想,说出了他想对世界所说的话……

....许多年后,人们一边唱着约翰列侬的歌,一边推倒了柏林墙。这也正是约翰列侬的意义之所在。

.................
2004/7/17
....一直在听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几乎只听其中的一首:Venus In Furs,反复听,从来没有觉得她有这么好过。受萨德候爵所写的同名书启发而作的反映施虐/受虐心理探悉的这首曲目,有一种异常冷漠与疲惫的狂欢味道,无论是Reed拖沓而粘稠的歌唱,还是突兀于Reed和Morrison缓慢吉他合奏之外的Cale带着沧凉的音调而爆发出金属摩擦声响的提琴。还是绝望,当Reed无数次“I am tired”传来时,我意识到那些彻底抛离底限的行为能够获得欢愉的观点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自相矛盾……脆弱的大孩子们依然还在进行着自我摧残与毁灭的游戏,愈是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愈是沉溺于此欲罢不能。我现在更愿意相信将意识上的超越与行为上的束缚支离开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逃离掉所有自我剖析的心理冒险或许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出于对Venus In Furs的尊重,我没有刻意的去翻译她(也有怕翻译的不准确而伤害这首“带有英式古曲风格的悲叹诗歌”的潜在原因)。大多数时间,我更愿意将Reed的演唱当作一次最为本能的呓语,像突然在脑中一闪而过狂怒,不断的在耳中出现自己声嘶力竭的喊叫……含混不清或是井井有条。或者说他更像一次发泄过后的失落与忧伤,牵引着听者滑向情绪低落的底谷……

....这是离写的:lou reed 懒散而带有痞子气的嗓音唱出一曲荡气回肠的堕落之歌,而极端华丽的贝司音效和让人叹为观止的滑棒吉它音效营造出一个引诱的世界,在那里,五光十色,狂放不羁,心灵与感官从来不会停息。
….“鞭打吧,我的女主人,来治愈他的心”。这是心灵暗处柔软而亢奋的角落,五彩斑斓的眼泪滚落,听这首歌我从来第一个想到nico,那个有着森冷眼神的女神,那个穿皮衣的维纳斯。
….而他无所顾忌地唱着:让我躺下来,我不想再醒来,我要亲吻你脚下的尘土,我要承受所有你加在我身上的折磨直至死去




Grateful Dead

....在每一次聆听Grateful Dead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想是他们音乐中所包涵的情感与爱深深的打动了我。说到底,这是一种超然与淡泊的生活态度的一次最为缤纷与眩目的升华。在每晚午夜时分,我都会在她的家中与她一齐分享这份宁静与真实。没有亲吻也,没有任何肉体上的触摸,大多数时间里我与她就这样肩并肩地坐在地板上两眼直直的盯着那两支让Jerry Garcia还魂的破旧的音箱,听着Bill Kreutzmann那着了魔般连续而破碎的鼓与Jerry Garcia庸懒而略带哭腔的歌唱。你很难想象的出这位深受毒品侵蚀之苦蓄着一脸胡须的青年是在怎样一种理念的支持下坚定着自己的音乐之路的,是不是就像他在专辑<美国丽人>中所唱到的:这是一段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路……我想是爱吧,无与伦比的爱吧。否则,又有谁能够在这样漫长而疼痛的旅途中最终不会迷失掉自我呢?

....信念的丧失终究是可怕的,它就像是十年前科本吞下的一颗子弹,只能留下无数的猜忌与痛惜。在她的卧室里就高高悬挂着许多许多这样的殉道者的照片,他们或者面带微笑、或者扭动身体、或者表情忧伤、或者怒砸吉他……我总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就此死去,她是否也会将我的相片与这些前辈们摆放在一起。事实上是,我们依旧单纯,但却也不再年轻。有太多太多浪漫的虚幻美丽已不会再次被我们列入所有虚无缥缈的挥霍计划中来。与大多数被造化愚弄的年轻情侣相类似,我们被分隔在了两座距离遥远的城市,无数次的夜间通话与电子信件的交流在久别重逢后却也化作了相视无语的尴尬与无穷无尽的疼痛。就像此时,无论Jerry Garcia的吉他和弦与柔软的声线为我俩营造出了一个多么天旋地转的框架与空间,也丝毫提不起我们相互甜言蜜语与紧紧相拥的激情和勇气。大多数时间,我们就这样坐着,聆听着这一群早已离我们远去的花童在那个动荡与不安年代里的幻臆与克制,直到天明,直到下一场朋友聚会的到来。忽然觉得,我们相识的程度或许还不及街道上那来来往往的路人……

....情绪终究是会影响到音乐的聆听感受的,就像现在,我与她再也不会为了“the other one”一曲的编排与结构而争论不休,再也不会为了那一长段连续而湍急的鼓击sole究竟象征着因为痛楚而不朽的爱,还是由于无以复加的仇恨而引发的癫痫而坐卧不安,再也不会跌入自我欣赏的文艺青年角色迷乱而玄虚的琢磨不定中进退两难……

对于我们而言,“好”与“不好”这两个结构简单的词语已经涵盖了我们对音乐评价的所有思想及态度。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轮回,就像少年时期初次听到迈克杰克逊时的激动与茫然,后者在当时是主要的情感,就像此时我与她对视时相互逃避却又炙热渴望的表情。事实上是,我们都很尴尬,我不清楚自己每夜在一位姑娘的家中聆听音乐究竟算得上什么,她也不太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留宿一个穷困潦倒性格孤僻的地下写手。于是,刻意的糊里糊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深夜时在她那人去楼空的画室中幽会的唯一理由。当然,所有这一切推敲与判断都可源于我的一面之辞而归断于荒唐亦或不可信的类别。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都很孤独,但却厌倦了任何形式的沟通;我们都很骄傲,但却厌倦了任何的彼此谅解……

....所以每晚午夜时分,我们都会依偎在昏暗的灯光下聆听着一位又一位殉道者压抑与克制后的忽然爆发,让他们音乐中所包涵的鲜花、香草、蘑菇、彩虹透过拂晓前微弱却又烟雾缭绕的阳光一齐将我们湮没,直到窒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2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殉道者与嬉皮士(有些自己过去删掉,又重发的内容,大家新年快乐)


.....................................

.........................
听奶牛那一张时突然听见这么一句,觉得无比好玩。
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正确的翻译
"fuck you very much"=狠狠的fuck you D

................

..........

昨天在家又把牛心上尉Don Van Vliet的东西翻出来听了一下,觉得好呀


这是原来写的文章
——由Frank Zappa的两张专辑说开去
专辑名称:《Thing—Fish》、《200 Motels》

....我喝醉了,这样的窘事不常在我这样一个内向的人身上发生,就像我不常像今天这样觉得Frank Zappa的音乐竟有如此好听,如此充满着情欲。如果说这一切都不是错觉的话,我确实听到了一个女人连续而又亢奋的呻吟,而在这赤裸的欲望背后,是Zappa从喉咙最深处发出的冷漠而颤抖的“歌唱”。我们可以把引号中词语的内涵解释为命令,或是咒语,就像森林之神凝视着自己祭品(赤裸的仙女)时的表情,贪婪,毁灭,亦或是对性的恐惧与向往……事实上,爱的行动往往产生暴力,却无时无刻不在施虐与受虐的圈套中承受着痛楚,这是性激情者与观淫癖者共同的磨难。与此相比,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压抑”,一种被超我反复折磨、羞辱、虐待的可怜的自我的审判情绪,它狂欢,飞舞,自由,同时却又疲惫不堪……这是一个永无出路的死循环。所以当《Thing—Fish》的主角Thing—Fish,这个有着非洲黑猩猩满是皱纹并且毛发稀疏的头部,鸭嘴兽夸张而扁平嘴唇的怪物,比科学怪人弗兰克斯坦还要丑陋的人,在全剧的结尾处连续呼喊上数十遍的“伤害我,伤害我,他改变了主意”时,我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的。事实上是,有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知的,但最终的发生却是有着其深刻的必然,尤其是在这个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荒诞世界。所以说,当剧中的“鱼”先生被荒诞的爱情与饱受羞辱的成长经历所束缚,并最终陷入这无穷无尽的哑谜的井中而不能自拔时,我是一点也惊讶的。总的来说,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当中,总难免会被它固有的条规所束缚,臣服于它不容易,打破它也不容易……

....对于《Thing—Fish》的聆听经历而言,他可以让我们联想任何一次直白而赤裸裸的恐惧与疯癫,就像所有破损物品所呈现出的裂口与缝隙,看似杂乱而无序,实则井井有条、结构明晰。而偏执狂就是这类性质的分裂物与破碎物。他们已经脱离了外部现实,并且迷失了方向。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才能为我们揭示许多通过正常途径所无法理喻的事实。

....究竟什么是“疯癫”的?又有什么能够被称之为“正常”呢?

....很显然,Zappa的大多数超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归为此类——再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随着一长段飞速旋转与着了魔般欢快的吉他solo过后,那女人也停止了模糊于抽泣与兴奋边缘的喊叫,转而成为了大段节奏布鲁斯的和声工具,这是一个屡试不爽套路,Zappa特有的风格。对于灵歌、布鲁斯、雷吉、爵士、等根源音乐的运用,Zappa是偏爱有加的,但能够将这些音乐元素与管弦乐、交响曲、金属的吉他和弦合理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成为叙述一个又一个荒诞故事而不可或缺的精密结构的零件时,Zappa又是唯一的。拼贴、反复、打碎、再粘贴、再反复、再打碎……无边无垠,变幻莫测。这在电影原声乐《200 Motels》中被体现得近乎于完美。在这张专辑的大多数曲目中,Zappa站在了幕后,就像一个旁观者,当然,同时又是一个拥有着绝对权力的操控者。否则,又有哪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会让自己的乐团表演得如同口吃患者一连串不连贯语句般的结巴与含糊呢?湍急,恶心,混乱,不知所云……从直觉上讲,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艺术特有的浪漫与美感:迷乱,幻象,虚无,折衷,痞气。而在这所有的所有背后,是艺术家粗暴、偏离、严肃又略带些漫不经心的气质。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态度:狂欢得几乎跌倒的舞步,小丑般的礼帽与配饰,像粉刷过后墙一般白的脸,干瘪而让人丧失掉情欲的乳房,坚硬而弹簧般层峦起伏的肚皮……这一切影片中的镜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诸如毕加索、达利、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那些被扭曲与分解的肢体,以及那些被离散与变形的器官所带来的施虐与受虐过后的快感与刺激。虚无,无穷无尽的虚无……正如道格拉斯.凯尔纳所言:“与极盛的现代主义的那种严肃性相对立,后现代主义展示了一种新的漫不经心、一种新的游戏性,一种新的折衷主义……它颠覆了美学的边界,把艺术的领域扩展到涵盖广告形象、电视万花筒式的拼接图象……后现代主义讽刺并且混杂了极盛现代主义道德的严肃性,与极盛现代主义被犬儒主义和商业主义所取代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它则是被彻底的虚无主义所代替。”

....委屈,因为荒诞而感到委屈,因为委屈而变得荒诞……对于一个曾经因为旺盛的情欲而锒铛入狱过的人而言,自然是会感到委屈的。所以说,当Zappa以一个邋遢、疯癫的混世魔王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对政治问题喋喋不休时,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关于疯癫我是这样看的,凡是出于忌妒、憎恶、仇恨、空虚、煽情、炫耀而表现出的言语或者举止都可归为此类,那么,什么又是正常的呢?这定是一个可以穷尽许多人毕生时间与唾液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不谈。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事情而言,我都会感到无趣,我太习惯于挑起事端,转而离去的把戏。在此道上,我是高高手——回到主题上来——极左的后面往往是极右,生活压抑而绝望的人往往表现得癫狂而欢快,所以当Zappa的音乐陷入了如同摔倒后不断翻腾的筋斗般滑稽的曲调中,并以此作为对荒诞现实与资本主义政治的形象隐射时,是一点儿也不足以为怪的。奇怪的是,这样的音乐往往会被冠以骑墙、做秀、空洞等恶名,并因为销量而成为众多摇青与评论家的笑柄……这一切,究竟又是谁的悲哀呢?

....事实上是,非暴力的不影响他人的立场正确的观点鲜明的语言朴实的感情丰富的发泄几已成为这时代惟一的自由。所以Zappa发泄。“发泄”这个词语总是会让人感到厌恶的,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为了没有来源的事由而哭闹的小孩的习性。善变、神经质,这与艺术无关,同时,也与生活无关。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来得真实。

....如同Zappa唱片封套上所注名的“no surprise、no fear”的字样一般,Zappa的音乐往往与惊悚和恐惧无关。它只是怪异,因为怪异而荒诞,因为荒诞而委屈,因为委屈而恐惧,因为恐惧而癫狂……这个毫无逻辑可寻的圈套可以让任何人为之着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革命小将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2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oundtoy.net/media/muza_04.htm

http://www.soundtoy.net/media/muza_02.htm

贴一篇几个月前的文章

....来,让我们一起听歌,一边读这些文字。

....我现在常常想,再没有比充满希望与爱的生活更加美满的事情了。如果非要哭泣,那我也希望你们只是淡淡的忧伤,并且让它们平静而单纯的流淌。或许,留住单纯但不颓丧的忧伤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就像这些音乐,刨去那些心酸的歌词,以及由移情所带来的灰暗心理,它所剩下来的情绪才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单纯,宁静,并且真实。最近我一直很高兴其实,或许是太高兴了一点,以至于有点伤感了。

....如果你曾仔细的聆听过萨蒂,你能知道他的钢琴几乎体验不出琴键背后的情感与思绪,它更像是带有浓郁宗教赎难气息的思考游戏,由一系列逻辑混乱却又层次分明的音符组合而成。这一切与他所有琴谱上情感激烈、混乱不堪的语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时候,我们要明白平静也是一种勇气。

....年轻的大孩子们依然还在为了自己的过失与怯弱寻找着借口,世界不会因为缺少了哪个而停止转动,生活仍在继续,可我真的不想过问太多。至少,我和我的姑娘仍在相爱,并且比以往更加热烈而真实,这就是唯一。我现在最期待的是过上平凡而宁静的生活,这个要求我想并不过分。

....我一直想记录下一个对我影响很深的访谈:

....一个留学于比利时的中国姑娘在那个国家成功举办了她的首次油画展,在画展即将结束时,记者们在她的引导下,在一间酒吧内找到了一直指导她绘画的比利时画家——那是一个不修边幅且落魄的老者,他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微笑着看着她的学生(他几乎至始至终都没有看摄象机一眼),又仿佛是自言自语的说着:要记住你的根,要记住你的根……

....这句话被他重复了很多遍。

....丧失了国界的东西常常最容易流行,但往往只有根源的东西才能够恒久。所以我常常认为Bob Marley是伟大的,因为他的音乐是根源的。这个梳着一头小辫、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牙买加的民谣歌手将雷吉音乐与摇滚乐相嫁接,并让世界都倾听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国度的声音。作为一名黑人,Bob Marley短暂的一生都活跃在种族斗争的最前线。他的音乐中常常蕴涵着无与伦比的沧桑感觉,哪怕是他热烈的现场中轻歌曼舞的人群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狂欢,也无法改变Bob Marley歌声中几乎催人泪下的真挚情感。
....Bob Marley的现场往往是热烈而充满着狂欢意味的:鲜花、香槟、雪茄,黑人领袖的演讲、将舞台堆积的水泄不通的听众,还有Bob Marley颤抖而略带着忧伤的歌唱。Bob Marley的忧伤已经脱离了自颓后精疲力竭的倾诉范畴,他是政治的,更是社会的。作为一名游吟歌手,Bob Marley的音乐始终没有超出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范畴,这是一种局限,更是一种责任。

....他死时,留下了一个妻子以及几个还未成年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欣赏一个人的作品而去喜欢上一个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因为尊重一个人,而去喜欢上他的作品。
....我的思绪断了,这篇文章便也不想再继续了,我本想把这篇文章取名为《随心所欲》,但那不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